梯度功能材料桩核对牙根应力状况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rr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薄层CT技术结合Matlab以及Ansy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传统材料桩核和梯度材料桩核对牙本质应力状况的影响,优化桩核的力学设计。 [材料和方法] 根据王惠芸的报告选取一颗正常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薄层CT由牙尖到根尖连续扫描后得到牙齿横断面的CT图像一套。将图像输入Matlab软件中读取边界,再将数据导入Ansys中建立实体模型,通过加减布尔运算得到桩核冠的各个实体模块模型,进行三维重组,并完成网格划分,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将传统材料桩核和梯度材料桩核的不同弹性模量输入计算机进行力学分析,比较不同的材料桩核在受到外力时对牙本质应力状况的影响。 [结果] (1)建立了下颌第一前磨牙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2)建立了桩核的线梯度和面梯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3)通过三维有限元力学实验分析,桩修复前,高应力区主要分布于牙颈部的牙本质内,且愈近根表面应力值愈高。通过传统材料桩核修复牙体缺损,发现高应力区由牙根表面转移至桩与牙本质交界面并在桩尖周围牙本质形成高应力区,随着弹性模量的升高,在桩尖周牙本质形成的高应力区也越明显,而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石英纤维桩牙本质应力分布与修复前相似。 (4)面梯度材料桩核各组,在减小了桩尖周牙本质应力集中的同时,也减少了牙颈部桩核受力后的位移量,保证了上部结构的稳定。 (5)线梯度各组中,由于材料的梯度变化,桩核内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应力在桩核中心部分分布范围更为广泛。 [结论] (1)CT扫描后,通过Matlab以及Ansys软件直接建立牙齿的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提高了建模的精度、速度以及灵活性,为口腔医师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而精确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2)传统材料桩核除石英纤维外修复牙体缺损后,都会在桩尖周形成高应力的集中区域,不利于牙根牙本质区域应力的均匀分布: (3)材料的梯度变化可以影响桩核受力后的应力分布,使桩核受力后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较之单一弹性模量桩核材料更有利于牙根的保护。
其他文献
目的:  1.用锥形束CT三维测量方法分析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髁突位置的特征。  2.以正常志愿者最大牙尖交错位的颅面部CBCT影像作为参照,通过对比替牙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哈尔滨市正常(牙合)人群的前(牙合)平面以及后(牙合)平面的参考数据;得出前后(牙合)平面与骨骼和牙齿的各参数的相关性。探讨颅颌面生长发育的特征,为临床错(牙合)畸形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成人骨性Ⅱ类错(?)及安氏Ⅰ类且骨性Ⅰ类错(?)患者治疗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第一磨牙近远中向倾斜度及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研究牙齿在矢状
目的:研究不同漱口液对牙科用纯钛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特性的影响。   方法:用电化学分析仪测定纯钛金属在几种不同漱口液中的自腐蚀电位(Ecotr)、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极化
目的:制备丝素-氧化石墨烯复合膜(SF-GO),并评价丝素-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细胞毒性,为后期在该膜上载药及动物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在普通培养瓶中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2.制备丝素-氧化石墨烯复合膜;3.在丝素-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上培养L-929细胞;4.采用位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认L-929细胞的形态及其生长情况;5.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含有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0.1wt%
研究背景:  现代牙科学一直专注于使用微创的操作来去除牙体病变组织。激光由于具备在去腐备洞的过程中对牙体组织切割少且引起疼痛小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激光的种类
1963年出生于贵州贵阳,回 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荣宝斋画院、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当前市场润格:30000元/平尺
目的:探讨在中国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中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B,MAFB)基因的rs6072081﹑rs6065259﹑rs1782094
原名林,号大也堂主。1963年出生于福州。1984年移居香港。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至1998年任教于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当前市场润格:30000元/平尺
【目的】利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和nm23-H1基因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设计带酶切位点Kpn Ⅰ,Xho Ⅰ的引物,应用PC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