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厌氧发酵耦合微藻培养膜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沼气厌氧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有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沼液,未经处理的沼液如果随意排放,不但污染环境,同时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利用沼液培养微藻既能用较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有较高价值的微藻产品,又能实现对沼液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沼气厌氧发酵耦合膜式光生物反应器(Membrane photobioreactor,MPBR)培养微藻的系统。该系统将沼气厌氧发酵过程与微藻培养耦合起来,对沼液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同时获得微藻产品,此外该系统还能提高沼气中甲烷浓度。本研究首先通过强化膜式光生物反应器耦合沼气厌氧发酵系统(以下简称耦合系统)中微藻的培养策略,提高微藻处理沼液效率及耦合系统中膜式光生物反应器与厌氧发酵罐的匹配性。其次考察沼液回流时耦合系统运行情况以及耦合系统对沼气甲烷纯度提升的效果。最后对耦合系统进行质量衡算和“能耗-环境-经济性”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沼气厌氧发酵-膜式光生物反应器耦合系统,建立了膜式光生物反应器微藻培养的分阶段光照策略:0~24 h采用400μmol/m2·s光强,24~72 h采用500 μmol/m2·s光强,72~96 h采用600 μmol/m2.s光强。此光照策略下,小球藻C.sorokiniana具有最佳生物量(0.73 g/L)和沼液氨氮去除率(90.1%)。此外,确定了厌氧发酵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40 d时,厌氧发酵产沼液速率与MPBR处理沼液效率能够较好匹配,MPBR中C.sorokiniana具有最佳生物量(1.05 g/L)和沼液氨氮去除速率(21.3 mg/L·d)。(2)耦合系统中采用沼液经过微藻处理后回流的策略,即将处理后的沼液全部回流到厌氧发酵罐,降低沼液的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耦合系统中厌氧发酵的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和粘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维持在大约1200 mg/L、1600mg/L和40 mPa·s,日产沼气量仍维持1100 mL/L·d。经微藻处理后,沼液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达到99.80%、99.50%,处理后沼液氨氮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低于5 mg/L和0.5 mg/L。C.sorokiniana获得了最佳生产速率(160.2 mg/L·d)和蛋白质含量(55.0%)。(3)进一步对厌氧发酵体系进行微生物种群分析,结果表明,Firmicutes中嗜氮细菌属(Peptostreptococcus、Peptoniphilus、Clostridium、Sporanaerobacter 和Tepidimicrobium)的相对丰度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从而会导致乙酸过量富集,抑制厌氧发酵产沼气。此外,产甲烷古菌受积累的高氨氮浓度的影响,未处理沼液回流组中氨氮耐受性较差的Methanosarcina的相对丰度(0.41%)与处理后沼液回流组(0.64%)相比有所减少,而氨氮耐受性较强的Methanobrevibacter的相对丰度(0.07%)与处理后沼液回流组(0.02%)相比有所增加。未处理沼液回流组中产甲烷古菌总体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导致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下降。(4)对耦合系统中MPBR的超滤膜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探究。系统运行到80 d时,MPBR跨膜压差的平均增长速率(0.26 kPa/d)低于普通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0.41 kPa/d)。MPBR 的总阻力(6.8×1012 m-1)小于MBR(9.4×1012 m-1),而且MBR的过滤通量只有MPBR的66.1%,说明MPBR相较于MBR可以有效缓解膜污染。(5)探究了耦合系统对于去除沼气中CO2从而提高CH4纯度的效果。结果表明,沼气/沼液(7.5 L/2 L)体积比有充足的沼液培养液和气体碳源(CO2),获得了最佳CH4提纯浓度(84.3%)。此外,含有40%(v/v)CH4的粗沼气能为微藻提供充足CO2,获得了最佳微藻生物量(1.27 g/L)和沼气CH4含量增长(29.9%)。通过不同工艺的利用微藻提纯沼气的效果对比,耦合系统具有优异的提纯沼气效率(7.49%/d)、氨氮(63.4 mg/L.d)和磷酸盐(5.52 mg/L·d)清除速率、微藻生产速率(292.5mg/L·d)。(6)通过对耦合系统进行质量衡算和经济性分析可知,MPBR中微藻能高效处理沼液氨氮(99.6%)和磷酸盐(99.8%),其处理1 m3/d沼液时的收益为241.07元。综合评价不同沼液处理工艺对系统“能量-环境-经济”指标的影响,微藻法除能耗稍高(139.31 MJ/ton),其经济性(38.99元/ton)和绿色度(0.440 gd/ton)都较出众,综合考虑时是较为优异的沼液处理方式。
其他文献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heterotrophic bacteria,AAPB)是海洋中除蓝细菌和视紫质细菌外的第三大类原核光合生物类群。它们广泛的分布在各类水环境中,是上层海洋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碳循环和能量循环有着重要贡献。同时,AAPB在光合生物进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认为是厌氧自养光合细菌和好氧异养细菌进化的中间状态。
多细胞腺毛是大部分陆生植物表皮上具有的细胞结构,在植物的抗逆、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发育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wo是目前发现的调控腺毛起始的关键基因。Wov是其获得性突变等位基因,超表达该基因能够引起番茄和烟草表皮腺毛的大量增殖,同时引起S1CycB2基因的表达上调,因此,之前的研究认为Wov正调控SICycB2基因的表达促进腺毛的发育。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番茄野生型植株中
通过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0和工业实践,对1 873 K下GCr15轴承钢脱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生成热力学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轴承钢中的w(Mg)>0.4×10-6时,钢中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MgO·Al2O3;当钢中的w(Mg)>10×10-6时,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gO。当轴承钢中w(Al)>100×10-6、w(Ca)>0.1×10-6时,钢中开始生成固态CaO·6Al2O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鲸类是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常见且最有代表性的类群,鲸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监测海洋环境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鲸类叫声具有物种的特性,是鲸类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鲸类水下声信号,研究的目标是提取出更为准确的鲸类声信号中有用信号的特征,设计出合理的分类识别方案,进一步提高鲸类声信号分类识别
水稻抽穗期直接影响水稻光合效率和地区适应性,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抽穗期的调控有利于优良种质的种植面积和优势种质资源的交流。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相对系统的研究抽穗期调控通路各位点的表型效应,发掘新的控制水稻抽穗期的基因,创制优异水稻种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突变体库的建立及抽穗差异考察:本研究以秀水134为材料,对30个水稻抽穗调控通路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获得
二维材料具有平面内外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它们可以从相应的体材料中剥离得到,当厚度薄到几个或单个原子层时,开始展现出独特的物理性质,这是由于电子和声子的输运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其独特的性质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研究兴趣,不同领域的科研团队深入开展二维材料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对象涵盖了从最早发现的石墨烯,到六方氮化硼(h-BN)、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磷烯和硅烯等。材料的可控制备是后续研发基于
本研究基于优化、改进后的15N2示踪法,通过16个航次的采样研究,获得胶州湾、大亚湾水体生物固氮速率,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了固氮生物的组成,探讨了胶州湾、大亚湾固氮作用的时空分布及调控因素。此外,还将优化改进后的同位素示踪吸收法应用于南海开阔水体固氮速率的测定。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海湾水体生物固氮作用较为活跃,胶州湾和大亚湾固氮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n.d.-1.53 nmol N L-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表面增强荧光光谱(SEF)具有低至单分子检测的超高表面灵敏度,SERS和SEF的发展离不开增强基底的发展。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其表面产生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将可见光光子局限于亚波长范围的近场里,随之增强的局域电磁场会放大金属表面的拉曼或荧光分子的信号,这一被增强的电磁场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由此可见,增强的拉曼和荧光信号的强弱高度依赖于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形貌、尺
ENSO多样性是指近几十年来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不同类型的ENSO现象,每一种ENSO现象对全球天气和气候都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ENSO的暖事件:厄尔尼诺现象。与传统的厄尔尼诺(也称为EP型厄尔尼诺)不同,新型的厄尔尼诺SST的暖中心更多地转移到赤道太平洋中部,因此,它通常被称为中太平洋厄尔尼诺(CP型厄尔尼诺)或ENSO Modoki。这种厄尔尼诺的形成机制被广泛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