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金属纳米粒子在定量SERS和表面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表面增强荧光光谱(SEF)具有低至单分子检测的超高表面灵敏度,SERS和SEF的发展离不开增强基底的发展。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其表面产生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将可见光光子局限于亚波长范围的近场里,随之增强的局域电磁场会放大金属表面的拉曼或荧光分子的信号,这一被增强的电磁场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由此可见,增强的拉曼和荧光信号的强弱高度依赖于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形貌、尺寸、探针与金属的距离等因素。2010年,我们课题组发展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解决了SERS形貌普适性与材料普适性的两大难题,以及后续发展了其它壳层隔绝纳米粒子以匹配蓝光、绿光的激发光,参考SHINERS技术的耦合模式,提高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性能,实现了对拉曼分子和染料分子、量子点、MoS2、磷光等发光的极大增强。我们希望这一序列增强表面发光的方法能够应用于所有发光分子的增强,特别是弱发光的分子,如金属纳米簇和上转换纳米粒子。在利用SERS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时,使用内标可以解决信号波动的问题,提高方法的准确度。然而壳层隔绝纳米粒子作为理想的SERS基底,因其壳层为SiO2,发展成内标粒子只能将内标组装在核壳之间或者SiO2上,为实际分析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保持内核金属原有的增强能力,将壳层换成位于静默区的拉曼信号的分子,可以使其分析应用更便捷和低耗。本论文主要是基于前期课题组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SERS和SEF具有单分子检测的超高表面灵敏度,从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增强拉曼/荧光光谱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出发,针对实际体系中存在的定量困难和金属猝灭的问题,合成了三种不同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进一步扩展了核壳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和荧光光谱的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我们合成了薄壳层普鲁士蓝包覆金球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Au@PB NPs),并将其用于定量SERS分析。其中壳层PB在2155 cm-1处显示出很强的拉曼振动信号。与其它内标探针不同,PB光谱带位于拉曼静默区,因此减少了信号重叠的可能性和对分析物信号的干扰;此外,由于其信号稳定可靠,适合作为内标用于复杂体系的SERS定量分析。基于Au@PB NPs核-壳纳米粒子结构,利用内核金属纳米粒子强的电磁场来增强粒子表面吸附分子的拉曼信号,以PB壳作为拉曼内标,纠正SERS基底热点不均和测试条件引起的信号波动。我们分别定量检测了湖水和血清中的结晶紫(CV)和多巴胺(DA)分析物浓度。实验表明,该粒子可以发展成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无标记、成本低、稳定、准确、通用的核壳纳米粒子用于SERS定量分析,在实际复杂的体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性。2.我们发展了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Ag SHINs)增强金属纳米簇发光(NCs)的方法。基于Ag SHINs-NCs-Ag膜的强耦合模式,Ag膜和NCs之间通过2 nm的隔离层分开,形成了 Ag SHINs纳米天线平台,从而极大的增强了 NCs的发射强度,并使用多种NCs考察了该平台的通用性。在耦合模式下,通过调整Ag SHINs的壳层厚度,获得不同的增强程度,与相同基底上的NCs的背景信号的峰强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最大的增强倍数。对于原子级精确的双金属纳米簇,其结构式为[Au7Ag8(C≡CtBu)]2]+,最大的增强倍数约为231倍;而对于DNA模板合成的银纳米簇(简写为DNA-Ag NCs),最大的增强倍数约为153倍。利用Ag SHINs增强DNA-Ag NCs荧光的平台检测靶标DNA,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其在生物界面分析中的潜在应用,结果表明增强金属纳米簇发光的方法具有潜在的界面传感分析能力。3.我们利用金属-隔离层-金属构筑的纳米间隙Gap耦合模式增强了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的发光强度。底层金属为金膜,隔离层为SiO2层,上层金属为二氧化硅包覆Au NRs的核壳纳米粒子(Au NRs@SiO2),探究不同SiO2壳层厚度对表面增强UCNPs发光效应的影响;同时制备了不同LSPR峰的Au NRs,探究了 Au NRs@SiO2与激发波长、UCNPs发射波长耦合程度对表面增强上转换发光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柔性压力传感器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人机交互,智能蒙皮等重要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初步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虽然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但是总体上仍不够成熟,还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灵敏度较低等问题,特别是柔性传感器在飞行器结构表面气动压力测量的应用还未见报道。现有的飞行器表面气动压力确定的主要方法主要有测压孔法、压敏漆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但是这些方法还存在安装复杂、准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运动系统,在发病早期,其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性症状;在发病晚期,病人会出现痴呆、焦虑、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非运动性症状。因为运动功能受损,PD患者生活常常不能自理,给患者本人和家庭甚至是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治疗PD常用的药物有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heterotrophic bacteria,AAPB)是海洋中除蓝细菌和视紫质细菌外的第三大类原核光合生物类群。它们广泛的分布在各类水环境中,是上层海洋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碳循环和能量循环有着重要贡献。同时,AAPB在光合生物进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认为是厌氧自养光合细菌和好氧异养细菌进化的中间状态。
多细胞腺毛是大部分陆生植物表皮上具有的细胞结构,在植物的抗逆、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发育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wo是目前发现的调控腺毛起始的关键基因。Wov是其获得性突变等位基因,超表达该基因能够引起番茄和烟草表皮腺毛的大量增殖,同时引起S1CycB2基因的表达上调,因此,之前的研究认为Wov正调控SICycB2基因的表达促进腺毛的发育。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番茄野生型植株中
通过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0和工业实践,对1 873 K下GCr15轴承钢脱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生成热力学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轴承钢中的w(Mg)>0.4×10-6时,钢中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MgO·Al2O3;当钢中的w(Mg)>10×10-6时,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gO。当轴承钢中w(Al)>100×10-6、w(Ca)>0.1×10-6时,钢中开始生成固态CaO·6Al2O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鲸类是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常见且最有代表性的类群,鲸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监测海洋环境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鲸类叫声具有物种的特性,是鲸类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鲸类水下声信号,研究的目标是提取出更为准确的鲸类声信号中有用信号的特征,设计出合理的分类识别方案,进一步提高鲸类声信号分类识别
水稻抽穗期直接影响水稻光合效率和地区适应性,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抽穗期的调控有利于优良种质的种植面积和优势种质资源的交流。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相对系统的研究抽穗期调控通路各位点的表型效应,发掘新的控制水稻抽穗期的基因,创制优异水稻种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突变体库的建立及抽穗差异考察:本研究以秀水134为材料,对30个水稻抽穗调控通路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获得
二维材料具有平面内外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它们可以从相应的体材料中剥离得到,当厚度薄到几个或单个原子层时,开始展现出独特的物理性质,这是由于电子和声子的输运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其独特的性质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研究兴趣,不同领域的科研团队深入开展二维材料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对象涵盖了从最早发现的石墨烯,到六方氮化硼(h-BN)、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磷烯和硅烯等。材料的可控制备是后续研发基于
本研究基于优化、改进后的15N2示踪法,通过16个航次的采样研究,获得胶州湾、大亚湾水体生物固氮速率,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了固氮生物的组成,探讨了胶州湾、大亚湾固氮作用的时空分布及调控因素。此外,还将优化改进后的同位素示踪吸收法应用于南海开阔水体固氮速率的测定。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海湾水体生物固氮作用较为活跃,胶州湾和大亚湾固氮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n.d.-1.53 nmol N 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