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宽带接收前端小型化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波毫米波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微波电路小型化、高集成度、多功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性倍受瞩目,成为研究热点。三维立体结构能够轻易地将不同封装的有源器件与无源电路集成在单个封装内,以提高系统集成度,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作为雷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收前端的高集成度、小型化设计对系统的相关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三维立体结构对宽带接收前端的小型化、高集成度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收发组件小型化研究进行了简单阐述,介绍了接收前端和锁相环电路基本理论以及LTCC工艺流程;对LTCC基板内的传输线及过渡进行了仿真优化,完成了LTCC基板内层间互连和模块间BGA(焊球阵列封装)垂直互连的设计;设计了接收前端二次变频方案并对链路指标进行了仿真优化,在一个LTCC基板内采用小数分频锁相环实现接收前端中的本振信号源,在另一LTCC基板内实现射频接收模块,最终采用BGA互连结构将两个模块垂直互联,以实现系统集成,达到小型化的目的。最后,本文完成了接收前端电路和锁相环单元电路的加工、装配、调试与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接收前端在射频频率30MHz-3000MHz范围内接收增益大于34dB,噪声系数低于15.3dB,杂散抑制度优于28dBc,整个LTCC电路面积仅仅20 mm×20 mm。
其他文献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电镜技术及细胞化学研究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 H.de Lehaie)“韧皮部结”发育解剖学、细胞化学及其主要生理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在
随着互联网(Internet)的用户数快速地增加以及新网络应用类型的不断出现,用户对Internet的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基于网络中间节点的拥塞控制机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主动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带动下,我国的摄影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在摄影技术中的应用,不仅给当代摄影艺术中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元素,同时也在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针对南方花生产区春夏湿涝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湿涝及湿涝发生后的几种营养调控措施对花生营养吸收和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湿涝条件下,花生对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严重受抑。N、P、K、Ca总体以叶片下降最明显,其次是根系,茎秆相对下降较小。Mg以茎秆下降最多,其次是叶片,根系相对下降最小。从花生收获后来看湿涝对花376主要营养元素积累总量的影响大于豫花15。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工艺已从深亚微米迈入了纳米级别,晶体管层次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系统级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也已从最初的大规模(LSI)发展为今天的极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