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平陈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大鼠模型的疗效,为亚健康中肥胖状态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7)和造模组(n=38)。所有大鼠在动物房内分笼饲养,自由饮食。采用高脂喂养+滋腻碍脾、寒凉伤脾、久居湿地的多因素干预法制作脾虚痰湿型肥胖大鼠模型,以体重、一般状况和脾虚积分对其进行评价,获得35只造模成功大鼠。把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n=7)、平陈汤低剂量干预组(LDG组,0.5ml/100g,n=7)、平陈汤中剂量干预组(MDG组,1 ml/100g,n=7)、平陈汤高剂量干预组(HDG组,2 ml/100g,n=7)和雷公藤红素对照组(Cel组,1.0mg/kg/d,n=7)。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取血,检测肝肾功能指标[转氨酶(ALT)、肌酐(CREA)、尿素(UREA)]和血脂指标[脂蛋白α(LP-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取大鼠肝脏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计算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和脂体比。结果:1.一般情况: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表现为形体肥胖、多怒弓背、被毛油腻发黄、蜷缩扎堆、大便湿软、笼盒内异味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平陈汤给药组大鼠情况不同程度好转,LDG组大鼠形体圆润、神态朦胧欲睡、被毛蓬松淡黄、蜷缩扎堆、大便偏软、笼盒内异味小;MDG组大鼠形体微胖、倦怠蜷缩、被毛蓬松色白、大便正常、笼盒内异味很小;HDG组大鼠形态、体神、二便、被毛均正常,笼盒内几乎无异味。HDG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几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无异。与模型对照组比,Cel组大鼠形体微胖、体神及二便正常、被毛色白但光泽度一般、有扎堆情况、笼盒内几乎无异味;与平陈汤给药组相比,Cel组较LDG组、MDG组一般情况好,不及HDG组。2.一般指标:(1)体重变化与NC组相比,MC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各给药组体重增长幅度变小,而后HDG组、MDG组体重开始减轻,且HDG组下降幅度更大,LDG组体重增幅变缓,或基本维持;Cel组开始给药后体重减轻明显,可后2周有些许反弹;给药结束时,LDG组、MDG组、HDG组、Cel组均较MC组体重轻(P<0.05)。(2)脾虚积分变化NC组脾虚积分基本保持不变,与NC组相比,造模组随着干预过程的进行脾虚积分逐渐提高,开始给药后,与MC组比较,LDG组、MDG组、HDG组、Cel组脾虚积分开始逐渐下降,其中HDG组下降幅度最大,LDG组幅度最小;至给药结束,HDG组脾虚积分已接近NC组,与MC组比较,MDG组、Cel组脾虚积分也显著降低(P<0.05)。(3)体质量增量变化MC组与NC比较(P>0.05);与MC组相比,LDG组、MDG组、HDG组、Cel组其增量均明显小于MC组(P<0.01);其中以HDG组最为明显。(4)脂体比变化与NC组比较,MC组脂体比明显高于NC组(P<0.01),表明MC组大鼠体质量中脂肪占比较正常大鼠高;与MC组相比,LDG组、MDG组、HDG组、Cel组脂体比均较MC组小(P<0.05),其中HDG组脂体比水平与NC组基本持平。3.生化指标:(1)血脂水平变化血脂4项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C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C组比较,LDG组、MDG组、HDG组、Cel组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LP-α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肾功能变化模型大鼠ALT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与NC组相比,MC组ALT明显增高(P<0.01),与MC组相比,LDG组、MDG组、HDG组、Cel组ALT相对较低(P<0.01);CREA及UREA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脏病理形态:NC组细胞核形态规则,未见明显空泡样脂滴;MC组可见大量空泡样脂滴;LDG组、MDG组、HDG组、Cel组较MC组肝脏病理形态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HDG组作用显著,与NC组相似。结论:1.采用高脂喂养+滋腻碍脾、寒凉伤脾、久居湿地的多因素干预法能够成功建立脾虚痰湿型肥胖大鼠模型。2.平陈汤能够减低脾虚痰湿型肥胖大鼠体重,改善肥胖状态,其效果与剂量有关,高剂量效果更佳;与雷公藤红素相比,平陈汤高剂量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