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复发率高,预后差。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被发现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LJ33360是一种功能未知的lncRNA。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FLJ33360在O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谱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预测FLJ33360在O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收集2018年6月-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OC患者的癌组织和31例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q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FLJ3336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O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 FLJ33360在OC中的潜在诊断价值。使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与FLJ33360相互作用的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提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ArrayExpress数据库中相关miRNAs表达的微阵列,通过荟萃分析验证其在OC中的表达。结合TCGA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的下游靶基因,使用Cytoscape 3.6.1的GluGO插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使用STRING 10.5构建靶基因的蛋白质一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使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对中枢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FLJ33360在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011)。且与I/II期OC患者相比,FLJ33360的表达水平在Ⅲ/Ⅳ期患者中显著减低(P=0.027);与低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相比,FLJ33360的表达水平在高级别浆液性癌中显著减低(P=0.027)。FLJ33360在OC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3,P<0.001)。生物信息学及荟萃分析表明FLJ33360可与miR-30b-3p竞争性结合,miR-30b-3p在OC中显著上调。miR-30b-3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正调控,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过程及上皮细胞至间充质细胞转化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PPI网络揭示了 BCL2为中枢靶基因,BCL2与FLJ33360在O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134,P=0.014)。结论1.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lncRNAFLJ33360的表达水平在OC中显著降低;2.FLJ33360是OC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与疾病分期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3.FLJ33360可通过海绵性作用于miR-30b-3p调节BCL2等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OC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