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三黄泻心汤出自东汉时期经典《金匮要略》:大黄为二两,黄连为一两,黄芩为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为一升。功效为泻火解毒,燥湿泄热,为中医临床治疗心胃实火证常用方。本课题通过对三黄泻心汤汤剂、复方浸膏(颗粒)、单味配方浸膏(颗粒)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图谱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三者之间差异性,以期为中药单味配方颗粒、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三黄泻心汤为研究对象,采用古方煎煮方法制备传统汤剂进而制备复方浸膏,另外采用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成熟工艺制备大黄、黄连、黄芩单味浸膏。对三种制备方式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两成分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主,同时还分别采用了薄层扫描法(TLCS)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内标法对盐酸小檗碱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内标法对黄芩苷进行测定研究;同时进行三者间HPLC多成分特征图谱研究;此外考察以无机成分为研究目标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FS)测定三种制备方式样品中微量元素Cu、Cd、Pb、As、Hg、Se含量研究。结果:1.首先通过对处方中采用的大黄、黄连、黄芩药材进行鉴定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采用上述方法成功制备出供试验用三黄泻心汤汤剂、三黄泻心汤复方浸膏、三黄泻心汤单味配方浸膏。2.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条件,确立了三种制备方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HPLC、HPCE、TLCS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性,盐酸小檗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味配方浸膏、复方浸膏、传统汤剂;黄芩苷含量高低顺序与盐酸小檗碱情况相同。3.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条件,三种制备方式样品进行HPLC多成分特征图谱比较研究,表明三者间多成分特征图谱存在一定差异性:传统汤剂与复方浸膏特征图谱相关系数为0.864,传统汤剂与配方浸膏特征图谱相关系数为0.154,复方浸膏与配方浸膏特征图谱相关系数为0.159,采用合煎方式制备的传统汤剂与复方浸膏特征图谱存在较好相似度,采用分煎方式制备的单味配方浸膏与合煎方式制备样品特征图谱相似度较差。4.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条件,三种制备方式样品进行Cu、Cd、 Pb、As、Hg、Se微量元素的AAS和AFS含量测定研究,表明三黄泻心汤汤剂、三黄泻心汤复方浸膏、三黄泻心汤单味配方浸膏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颗粒剂的中间产物——浸膏为供试品,将三黄泻心汤复方浸膏、单味配方浸膏与三黄泻心汤传统汤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指标成分、多定量方法研究和多成分特征图谱比较研究;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合煎方式制得汤剂、复方浸膏与分煎方式制得单味配方浸膏在有机成分、无机成分分布及含量间存在差异性,HPLC、HPCE、TLCS三种含量测定方法试验结果存在一致性,且其在三种样品含量测定研究过程中具有各自特点。如果以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为指标性成分进行阐述,中药配方浸膏(颗粒)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