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皈依佛门的动机探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我国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才子李叔同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对其留存于世的众多宝贵文字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皈依佛门的内在心理动机。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对其皈依缘由展开探讨。第一个视角是从其自我认同的变化发展出发,分析了李叔同由迷茫到认同自我的历程。结果表明,李叔同自幼年失去父亲,导致其未能正常解决俄狄浦斯情结,没有形成对父亲的认同。在成长过程中,他试图选择恰当的认同对象为榜样进行学习,但却频繁遭遇挫折。而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最终导致其性格柔弱,偏女性化。正是由于认同路上挫折不断,中年时期的他依然没能形成稳定的认同感,对自身职业充满迷茫困惑。偶然的高峰体验激发了其潜意识中对父亲崇佛行为的认同,他开始明白只有认同父亲,才能帮助自己解决困扰已久的身份认同危机。最终,他通过认同父亲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并皈依佛门,但他选择皈依佛门的行为超越了父亲,解决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危机。第二个视角是从李叔同受死亡事件影响的心理变化出发,分析了其自父亲去世后的一系列人生经历对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李叔同生命中所经历的死亡事件对其影响颇剧,为其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其安全感匮乏、自卑情结滋生、苦空感蔓延,如此独特的经历甚至塑造了他鲜明的个性特征。首先,安全感极度缺乏致使他在成年后表现出对规则的极度重视,通过此种方式,他得以保证自己对确定性的掌控,增加内心的安全感。其次,与母亲一起谨小慎微的生活状况使得其无助而自卑,他通过努力追求完美对此进行补偿。第三,李叔同丧父前生活的美好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加之其所遭遇的一系列变故,逐渐使他心生人生苦空无常的感觉,叹人生苦空成为其生活的常态。安全感缺乏使得李叔同努力欲要寻求确定性的保护,自卑心理使得他欲要通过追求完美来超越自卑,苦空感使得他欲要解答困惑,缓解苦痛,而佛教既可以为他提供强大佛法的庇佑保护,又可以使他通过律宗的修行渐臻人生圆满之境,并且也可以通过苦空观的教诲使其苦空式人生困惑化解。所以,在由安全感缺乏引发的寻求保护心理、自卑心理引发的追求人生圆满的动机以及苦空感的催化作用共同影响下,李叔同最终皈依了佛门,以此走出死亡事件的阴影,解决生死大事。
其他文献
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扶持和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大连正处在人才发展的机遇期,研究大连市人才竞争力评价十分迫切。本研究从人才结构与质量、人才投
期刊
据报道,西方国家犬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19.7-59.3%;我国犬肥胖症比例在35-40%。目前,犬肥胖症的发病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肥胖问题已成为小动物临床的一项重大挑战。肥胖症不仅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知识的启迪和个人独特的感受。同时阅读教学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思维导图是支持阅读教学和阅读理解的有效工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分析与感悟,教学实践证明,是有利于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组织能
目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一种由各种原因所引起子宫内膜损伤进而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闭锁、子宫内膜脱落、宫腔容积异常的疾病。常引起患者月经减少、不孕
目的:探讨重症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acute exacerb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ompensatory liver cirrhosis,AE-LCB)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2011年01月-2019年06月收治的40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