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作为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更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围绕破解我国扶贫开发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内已经形成的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创新。扶贫工作,直接关系着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在面临着贫困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我国对这些生态脆弱的区域施行生态补偿,以期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石羊河地区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由环境恶化所造成的石羊河流域农户贫穷问题凸显,生态补偿以其经济手段对农户减轻贫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石羊河地区的生态补偿对该地区农户减贫作用的研究,对确保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户转型,理论指导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归纳总结了石羊河地区生态补偿与减轻贫困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石羊河地区环境与贫困的关系,量化了生态补偿实践对农户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影响,探讨了现金补偿、技术补偿等主要补偿方式的减贫的效果,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现金补偿的基尼系数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贡献度为2.10%,现金补偿收入来源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9.19%,现金补偿对于总收入的边际效应为-0.07,表示现金补偿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收入更均衡。(2)通过参与生态补偿项目,农户获得现金补偿,贫困发生率降低了0.09,贫困强度下降了0.34,贫困深度下降了0.18。(3)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影响技术减贫效果的主观因素中,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技术对收入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表现出来较强的显著性;在影响技术减贫效果的个性因素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这两个因素则体现出较强的显著性。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完善石羊河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合理利用多种生态补偿方式,制定合理的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法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工人等绿色岗位的设置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