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单凭自身资金积累已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必然需要通过外部融资寻求出路。银行贷款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资产变现和保值能力差等天生的劣势,中小企业担保抵押能力低,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融资困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互助担保融资具有低融资成本、信息对称性强等融资优势,使之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如何既科学又有效率的推行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目前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列举了现行的互助担保融资的五种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运行方式,再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数据,对我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进行统计分析。其次,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的影响因素,梳理现有文献资料,归纳影响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行为的因素,提出理论假设,以2006-2012年非金融中小企业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一个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再次,从市场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的影响因素,考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行为是否以及如何相互影响,同样以2006-2012年非金融中小企业的数据为样本,把空间因素引入分析模型,建立空间计量回归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LE)方法分行业探讨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对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经验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小企业实施互助担保行为将产生的经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