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政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 ——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样本的实证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jh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住房市场呈现出总体供给相对充足,但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房地产是兼具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的特殊商品,呈现出严重的金融化特征,与市场供需相比,投资需求和参与交易的资金量对价格决定的影响愈发重要。由于总体供给已然相对充足以及限购、限贷政策对投资资金的限制,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结构性供给不足的“核心资产”上。“学区房热”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经济现象,也是结构性供求失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治理“学区房”过度溢价对我国房价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多校划片”政策通过打破住房与对口学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促进教育公平,并影响区域内住房价格,为“学区房”降温。文章基于住房使用需求机理和投资需求机理,区分教育资源均衡和非均衡地区,分析了“多校划片”政策对“学区房”和“非学区房”两类住房价格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区域的异质性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对北京市海淀区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1)由于地理空间因素限制导致“多校划片”政策存在的局限性,该政策并没有引起海淀区“学区房”总体溢价率的明显改善,但引起各子区域内“学区房”和“非学区房”价格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趋同;(2)“多校划片”政策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政策对教育资源均衡且丰富区域的“学区房”和“非学区房”价格均存在正向影响,即便在控制了“吸引效应”后仍是如此,存在择校向择区的转变。政策对“非学区房”的影响更高,导致“学区房”溢价率的下降;(3)“多校划片”政策在教育资源非均衡地区起到了良好的调控效果,在控制“吸引效应”后,教育资源非均衡地区“学区房”价格显著下降1.77%,溢价率缩小,对“非学区房”价格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教师轮岗制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预期管理等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光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相比于常见的电化学、离子导电陶瓷等技术,其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响应快、可在线测量、抗背景光谱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环境中气体的长期在线检测。氧气(O2)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气体,O2浓度的检测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应用广泛、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采用TDLAS技术对空气中的O2进行高灵敏度测量。采用输出波长为7
期刊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的主要致敏蛋白之一,亟需开发一种准确且可追溯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胰蛋白酶酶解β-LG后,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对特定多肽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考察氘标记特征多肽IDAL*NENK(D6-Leu)及碳氮双标记特征多肽IDAL*NENK(13C6,15N-Leu)作为内标对色谱行为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0.1%~1
期刊
扬雄是汉代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之一,其《河东》《甘泉》《羽猎》《长杨》四赋堪称赋史杰作,实现了西汉大赋的转型;其著作《太玄》与《法言》丰富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与儒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中唐韩愈在文学创作与思想主张上就主动接受了扬雄思想之影响。韩愈将扬雄视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数次在文章当中称许扬雄。为救济时弊,韩愈创立了“道统论”,并将扬雄纳入了儒家道统接续孔、孟,由此可见韩愈对扬
学位
综合材料绘画凭借其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创作形式的多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工作者的青睐。材料的介入使得艺术家们的个性特征和创作自由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发挥,不仅激发了艺术家的创新意识,也使艺术家更加有效地运用艺术语言来传达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艺术工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赋予作品的“痕迹”更能体现出他们对于艺术语言的思考,同时表达个人情感。本文以《水·痕》系列作品的创作实践为例,对绘画中物质材料和综合运用以
学位
“平面化”是艾利克斯·卡茨(Alex Katz)作品的显著特征,作为当代优秀的架上绘画画家,其“平面化”的作品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兼具传统艺术的写实与当代抽象艺术的高度概括特点,以独特的风格展现了艺术家朴素、真挚的内在情感。本文以卡茨作品“平面化”的形式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绘画作品中抽象与具象平衡的可能性,并分析了“平面化”形式语言对《城市岛屿》系列作品创作实践的启发与影响。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
学位
王应奎(1684-1757),清代诗人,字东漵,号柳南,苏州府常熟县人。其著述主要有诗选《海虞诗苑》、随笔《柳南随笔》《柳南续笔》、诗集《柳南诗钞》、文集《柳南文钞》。《海虞诗苑》是清代海虞诗歌总集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地方诗歌总集,留存了海虞地区的文化遗产。《柳南随笔》《柳南续笔》中有大量诗论,研究其关于诗的论述,可以窥见王应奎的诗学观念。《柳南诗钞》《柳南文钞》集中反映了王应奎的创作成就。本文拟对
学位
新工笔绘画中“朦胧意境美”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老聃“虚静”、“有”、“无”相生的辩证统一思想和传统绘画中推崇的“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等理念,且有着密切关联。朦胧美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表达方式,长期以来始终贯穿于中国绘画发展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朦胧美表现的“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玄奥幽静”的审美意蕴,更是受到越来越多当代工笔画家的青睐。纵观新工笔画坛,艺术创作在
学位
<正>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在通导遥融合的新一代天基信息系统构建中有哪些优势?如何实现多平台协同探测与导引?轻量化材料面向航空航天应用前景如何?……11月6日,海南海口,一场事关探测与导引技术发展的高端学术盛会正在举行。这场盛会以“开放合作引领创新”为主题,来自火箭军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3名院士和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期刊
学位
当前,学界围绕杜甫离蜀一事的研究已颇为深刻,但仍有部分问题未有定论,最重要的有:一、杜甫去蜀的具体时间。严武去世与杜甫离蜀时间相近,二者有无关联。二、杜甫去蜀的真实意图。诗人此前不久获封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其去蜀是否为了赴任。三、杜甫去蜀路线选择及去蜀行止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以及分析杜甫去蜀诗歌,对以上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考辨。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