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三二年九月,黄宾虹入蜀,至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还沪。历经一年时间,在四川游历讲学。途经宜宾,乐山,峨眉山,成都,灌县,青城山等地。饱览当地名山大川之后,他获得了许多感悟心得,从而导致了此后黄宾虹的画风之变。许多学者认为,黄宾虹来到巴蜀游山观水的那段经历为日后形成其“浑厚华滋”,“黑密厚重”的风格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巴蜀的山山水水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面貌。其茂密的林木,高耸的海拔,湿润的气候。与北方山水的岩壁裸露,层峦叠嶂,以及江南山水山石伏卧,江湖众横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对比各地山水面貌,巴蜀的山水更加符合黄宾虹山水画中那种浑厚华滋的感觉,这一点,只有亲身体验过,去过青城,峨眉的人才会真切认同。对黄宾虹所画的巴蜀山水画本身进行研究,从黄宾虹如何画巴蜀的山水出发,进一步了解其所追求的“五笔七墨”在其巴蜀山水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蜀游期间的经历对其画法乃至画理产生了何种促进,从而运用于巴蜀山水画乃至其后山水画的创作上,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对象。希望从黄宾虹的巴蜀题材山水画本身出发,来研究他画风之变的问题,最终找出巴山蜀水对黄宾虹产生的影响以及黄宾虹的巴蜀题材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的撰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