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可被理解为新知识的创造、应用和扩散。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是促进创新产生和扩散的关键。论文基于对知识和知识流动的基本认识,引入网络分析,识别了影响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关键因素,并对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即制度安排和地区文化分别加以探讨,通过实证和理论分析,得出二者与知识流动之间关系的理性认识,最后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对鞍山市创新系统建设进行分析。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是:第一,知识既包括明晰知识,也包括默会知识;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是知识在其所寓存的不同主体间的转移,其路径主要有五条: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知识的社会传播、与外部的知识流动。知识在流动中会发生转化,可能会减少,也可能会增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创新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嵌入于创新系统整个背景中,影响因素可分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第三,产业、大学及其它科研机构、政府之间的关系模式构成了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基本制度背景,这种关系模式包括政府统管的计划型(三螺旋Ⅰ)、互不相干的市场型(三螺旋Ⅱ)和存在功能与角色重叠的混合型(三螺旋Ⅲ),后者更能有效促进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政府应弥补创新中的“系统失灵”,促进完善知识流动网络。第四,地区文化是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区文化中包含的创业精神、文化内聚性和社会资本对知识流动成本的降低、文化多样性对新生事物和社会学习的促进,都会刺激创新的发生。培育创新型地区文化,需要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系统。最后,论文以鞍山为案例,对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系统规划和引导完善知识流动网络、规范知识流动的市场秩序、基于知识流动的政策制定,以及塑造利于知识流动的文化氛围等策略。
其他文献
梨花死了,是死于一次车祸.rn这个消息传到次仁多吉的耳里,实在是让他惊讶不已,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为她悄悄地流了好几次泪.梨花的死,让他想起了几年前的往事,这些往事,他本来
期刊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化大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出现了罗盘、火药、造纸术等当时非常先进的科技发明,这些文明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中国还是许多
期刊
金山寨生产队谭绍华饲养的那条牯牛,肥头大耳的,头顶长一对立角.看样子很劣,其实,这条牯牛有个好德性,不打人,队上谁都可以牵.自从包产到户以后,这条牯牛也好像跟着形势走,只
期刊
期刊
雷铁匠打了一天的铁,还没解下满是洞洞眼眼的围腰,也不擦擦一脸的汗、灰,就老声刚嗓地喊开两个宝贝儿了.rn“哎——丑丑!”rn“哎——黑娃!”rn这地方喊人先是长长地一声“哎
期刊
在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有一群很响亮的绰号:董木匠、范电影、邢布鞋、杨裁缝……这是一群从内地聚集到川西北高原藏区的汉族手艺人.他们超凡的手艺令人们忘记了他们本来的名
期刊
一rn“东头打个屁,四头闻臭气.”这种说法未免夸大其词.不过,羌汉杂居的青石镇,小得也实在可怜,从镇头点杆纸烟慢悠悠地走拢镇尾,手头的“烟锅巴”也不会烧着手指姆.然而,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