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K术后两种硅水凝胶治疗用绷带镜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及比较LotrafilconA和BalafilconA两种硅水凝胶治疗用绷带镜(bandagecontactlens,BCL)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TPRK)后使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TPRK术后选择BCL提供依据。
  方法:27名行双眼TPRK术的患者参加该项前瞻性、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每名患者的双眼按照随机数表分别纳入A、B两组。A组眼术后配戴LotrafilconABCL,B组眼术后配戴BalafilconABCL。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术前等效球镜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光学区直径、治疗区直径和切削深度;术后1天及术后3天的眼部疼痛、主观眼部刺激症状(畏光、异物感、眼干、眼痛和视力波动)、角膜上皮缺损情况、角膜缘和结膜充血、镜片移动度及镜片沉淀物;在术后3天或4天双眼角膜上皮愈合且取下BCL后、术后10天及术后1月的UCVA和BCVA;蛋白定量分析试剂盒测定镜片总蛋白质沉淀量。结果:在排除2名未按要求随访的患者后,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5名。A、B两组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平均UCVA(logMAR)及平均BCVA(logMAR)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A、B两组的手术光学区直径、治疗区直径和切削深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在术后1天内,疼痛最剧时A、B两组疼痛平均值分别为2.80±2.24和4.44±2.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主观眼部刺激症状:异物感及疼痛症状,A组轻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3),而在畏光、眼干以及视力波动等症状上A、B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差别(P=0.38,P=0.157,P=0.785)。术后3天,A组异物感轻于B组(P=0.026),其余主观症状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差别(畏光:P>0.999,疼痛:P>0.999,眼干:P=0.157,视力波动:P=0.317)。术后1天A组平均角膜上皮缺损面积为15.59±5.00mm2,B组为15.91±5.13mm2,两者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别(P=0.735)。A组平均上皮愈合时间为3.12±0.332天,B组为3.20±0.408天,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别(P=0.414)。术后A组和B组之间的平均UCVA(logMAR)和平均BCVA(logMAR)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裂隙灯下评估。术后A、B组BCL均有良好的中心定位。术后1天,A、B两组之间的角膜缘充血、结膜充血、镜片移动度以及镜片沉淀物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414,P>0.999,P=0.739,P>0.999);在术后3天,A组镜片移动度大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
  排除5对取镜过程中污染的BCL后,取20对BCL测总蛋白质沉淀量。其中14对BCL在术后3天取下,6对BCL在术后4天取下。术后3天取下的镜片中,A、B组镜片总蛋白质沉淀量分别为7.576±3.754μg及31.594±8.275μg,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4天取下的镜片中,A组和B组镜片总蛋白质沉淀量分别为10.705±11.586μg和35.159±18.908μg,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4)。
  本研究中,A、B组术后1天眼部疼痛与镜片移动度(A组:P=0.372;B组:P=0.732)、角膜上皮缺损面积(A组:P=0.368;B组:P=0.169)、角膜缘和结膜充血(A组:P=0.628,P=0.213;B组:P=0.172,P=0.368)经检验不存在相关性。镜片总蛋白质沉淀量与异物感(A组:P=0.317;B组:P=0.210)、镜片移动度(A组:P=0.596;B组:P=0.471)经检验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在TPRK术后,LotrafilconABCL较BalafilconABCL能更好地改善TPRK术后眼部疼痛和异物感,且有更少的镜片总蛋白质沉淀量,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为接受TPRK手术的患者带来更多益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连续交锁式缝合自体结膜大植片治疗伴睑球粘连或者泪阜粘连的重度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翼状胬肉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1.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术的伴睑球粘连或泪阜粘连的重度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将患者分为泪阜粘连组(组1)、睑球粘连组(组2),据患者尽力外转时眼球活动受限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与全光学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共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8例(74眼)。根据白内障手术植入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共分为两组,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LS313-MF30共25例35眼作为折射组,植入全光学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LASIK)术后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的变化,并探讨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实验研究,该临床试验研究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共纳入70位(37男33女)受试者的70只眼睛(SMILE组36眼,Femto-LASIK组34眼)。对患者术前、
目的:通过对日间病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2小时、24小时、1周的眼压变化情况(其中将术后与术前眼压差值>10mmHg定义为眼压升高)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影响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压变化的因素,并为日间病房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变化监测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6月22日于我院日间病房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
学位
目的:  葡萄膜炎,是包括了多种眼内炎症的总称,是造成发达国家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临床上治疗葡萄膜炎的一线药是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曲安奈德).比起全身类固醇治疗,局部类固醇治疗如滴眼液,悬浮液或软膏所引起的副反应更小,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由于药物在角膜前会被快速清除和角膜渗透性较差,它们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方法,包括使用黏合剂添加剂,微/
学位
目的:使用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UHR-OCT)和数字化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定量评估软镜配适,并研究其对干眼的影响,为选择更合适的软镜配适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本实验共纳入21例(21只右眼)既往无接触镜配戴史的受试者,予以长戴软性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其中男8例,女13例,平均22.5岁。戴镜后1天、1周、1月、3月及6月的随访,分别使用UHR-OCT和数字化裂隙灯生物显微镜
学位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