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传播世界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同时中国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外国观众的喜爱和国际电影界的关注。作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字幕翻译在促成电影为载体的跨文化交流中功不可没。然而,中国电影在全球的电影市场所占份额比例还是很小,地位依旧薄弱,而且字幕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国内相关的研究尚不成熟,著作也不多,理论还不丰富,极不利于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的长远发展。为了弘扬中国历史文化,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地位,做好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及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吴宇森导演执导的电影《赤壁》中的字幕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依据不同的目的灵活地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指出用“目的论”应用于电影字幕翻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也就是说,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影片的翻译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不同。而电影字幕翻译的具体目的又由翻译行为的发起者(拍摄电影的导演)的意图和作为目标文本接受者的电影观众的期待所决定的。影片《赤壁》以恢宏的战争情景、精彩的武打场面以及超强的明星阵容,赢得了两亿元票房收入。影片票房的巨大成功,其英文字幕翻译的质量不言而喻,也说明该字幕翻译的策略符合翻译目的,成功实现了导演意图,赢得国外观众认可,促进了文化交流,证明了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有效的,从而证明了目的论应用于字幕翻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论文大致内容如下:本文第一章介绍电影字幕翻译研究背景、意义与论文结构;第二章回顾前人在该领域做出的研究文献以及字幕翻译的分类;第三章概述目的论及其核心概念;第四章把电影《赤壁》的英文字幕作为案例,指出影片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其英文字幕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第五章是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