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景山水是古代四时山水画中的一个特殊题材,它所营造的荒寒、澹泊、冷寂的意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因此受到古代文人画家的推崇。本文试图通过对历代雪景山水画的解读,结合古代与这一题材有关的画论著述,梳理从时代背景、笔墨语言、风格图式、审美精神等诸多因素与雪景山水画意境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审美意义进行总结,通过对这一专门题材的研究,可以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更加深入地对古代山水画造境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当代的山水画创作有所借鉴和启发。论文的要点如下:厘清雪景山水画出现的历史时期与背景是论文的切入点,顾恺之、张僧繇、王维是雪景山水画出现的三个脉络中的重要画家。唐代水墨画的出现和发展与追求荒寒意境的雪景、寒林题材有密切的契合关系。雪景山水画造境的风格衍变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清晰的脉络,有序的传承中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和个性面貌。通过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画派、画风和代表画家作品个案的分析,总结不同的绘画语言、图式特点对造境的影响,重点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对不同历史时期雪景山水画造境的变化与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从雪景山水画的造境方法和特征来分析,景与境两者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关系。时空合一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中国艺术精神的生命意识;以远为宗的时空观念则是一种心灵空间的再现和人生境界的无限超越和寄托;诗画一律的特点对雪景山水造境从内容到时形式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体现出画家诗心对意境营造的主体性作用,从宋人内在的诗意性山水到文人画在形式上诗书画的结合都是具体表现;而文学典故具有的情节性则增加了造境的可读性;造境中心源与造化的关系体现出古代山水画家以心观物的自然观。雪景山水画造境有不同于其他山水题材的笔墨语言,如借地为雪法、树法、山石皴法、设色法,以及天与水的处理方法都围绕表现雪景的荒寒、冷寂而别出胸臆,形成程式化的组合方式。绢与纸的选择对表现雪景的笔墨语言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导致元明时期雪景山水造境风格与文人画主流画风的不同步现象出现。从儒、道、释思想的角度来解读雪景山水画的造境特点,可以领悟到造境是以生命为中心的艺术命题,比德思想、四时观念、万物生意观都融入其中;老庄的玄素思想和澡雪精神与禅宗的空、寂、幻、净思想相通,是形成雪景山水画审美意蕴追求荒寒澹泊之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