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德尔菲法初步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证候分类及辨识,为制定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2.通过对临床2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中医证候调查分析,评价其与问卷调查的一致性,为中医病证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并初步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的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等作为检索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并归纳总结儿童流感的证候分类及辨识。2.问卷调查:以前期文献研究为基础,整理分析并设计出专家问卷调查表,包括证候名称及证候表现等内容,运用德尔菲法,向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对本病具有一定研究的儿科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赋予分值并提出书面补充意见的方式,共进行三次专家问卷调查,每轮问卷采用均数、等级和、不重要百分比、变异系数指标观测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形成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类及辨证依据。3.临床研究:参照前期研究,制定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门诊2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舌脉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及卡方检验,评价临床资料与问卷调查的一致性。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共获得中文文献22906篇,英文文献239篇,手工检索书籍及指南共9篇,总计获得文献23154篇,经过文献查重及筛选最终纳入文献39篇,相关中医证型62个。2.问卷调查:基于德尔菲法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第一轮问卷调查,共发放44份问卷,回收44份,专家积极系数即回收率为100%,确定中医证型名称共11个,分别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湿遏卫气证,热毒炽盛证,邪毒犯胃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正虚邪恋证,气阴两伤证。(2)第二轮问卷调查发放44份问卷,回收39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8.6%,确定中医证型名称共9个,分别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邪毒犯胃证,热毒炽盛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正虚邪恋证。(3)第三轮问卷调查发放39份问卷,回收3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2.3%。对三轮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儿童流行性感冒共9个证型名称: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邪毒犯胃证,热毒壅肺证,邪陷厥阴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正虚邪恋证。3.临床研究:所收集2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7岁,男女比例约1:1。(1)按照证型出现的频次高低排序依次为: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风寒束表证、邪毒犯胃证四型。(2)按照证候出现频数的高低排序依次为:发热、咳嗽、倦怠乏力、流涕。(3)不同证型的证候表现各有侧重,除上述常见症状外,风寒束表证可见恶寒、喷嚏等症;风热犯卫证可见目赤、咽干、口干、舌红等症;外寒内热证可见恶寒、鼻塞、口干、咽痛、咽红等症;邪毒犯胃证可见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等症。(4)儿童流行性感冒的证型分布与儿童年龄、热势、流感病毒检测结果、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德尔菲法调查结果,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为9型,分别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邪毒犯胃证,热毒壅肺证,邪陷厥阴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正虚邪恋证。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流行性感冒常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风寒束表证、邪毒犯胃证四型,与德尔菲法调查研究基本一致;未见热毒壅肺证、邪陷厥阴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正虚邪恋证等证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儿童年龄、热势、病毒检测结果、病程均无相关性。结果考虑与病例选择的局限性有关,有待于多中心、多区域、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3.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倦怠乏力、流涕等症。风寒束表证伴恶寒、喷嚏等;风热犯卫证伴目赤、咽干、口干、舌红等;外寒内热证伴恶寒、鼻塞、口干、咽痛、咽红等;邪毒犯胃证伴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