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探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5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市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建设用地紧张、道路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城市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需要,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和防灾的压力。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市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掀起了新一轮地铁建设的热潮,地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目前,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首段、四号线大学城专线的开通营运,其他线路的加紧建设,地铁的经济效益逐渐凸现,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展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建设;结合轨道交通发展建设功能协调、使用便捷的地下空间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让读者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重点结合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地铁,分析基于轨道交通进行地下空间有系统的综合利用开发的意义:把地铁站与周边地区的建设联结成为一个统一、集约、高效的有机整体,达到合理解决交通转换衔接,完成区域功能配套,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行为组织能力和防灾能力,提高核心区土地和轨道交通综合利用价值的目标。分析目前广州市商业布局及地铁站点商业形态的现状,介绍一号线公园前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成功案例,并对二号线白云新城四站点的地下空间开发提出设想。 最后,对结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事先做好地铁沿线及站点地下空间开发的整体规划; 二、地下空间开发设计必须突出交通功能; 三、有机结合其他物业,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 四、地下空间开发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人性化的空间; 五、建立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完善的法规体系,合理供应沿线土地,统筹规划; 六、采用多种模式,有重点、有层次的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并注意与城市上部空间进行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拱结构因其质量轻、强度高、将钢管作为模架时施工方便、外形美观等特点,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桥梁结构中。然而,管内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受徐变
在地震区保证抗震结构在较强地震作用下安全可靠的较成熟方法, 应首推以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为基础的多波验算。在对结构进行合理的模型化之后, 影响验算结果的最大不确定
地下设施及深基坑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艺中,由于开挖深度不断增加,降水在避免流沙、管涌、和底鼓,保持干燥的施工环境,提高土体强度与稳定性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降水对
本文论述了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城建科研项目“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三跨连续梁的静力试验研究”,对试验梁的裂缝行为、挠度变化、弯矩重分布以及连续梁的抗弯刚度进行
梁柱节点是结构设计的重难点之一,其连接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复杂,设计和施工处理都比较复杂。在传统的钢框架分析和设计中,一般将框架梁柱的连接假定为完全刚接或铰接,但是节点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延性好等特点,且外形规则便于梁柱连接,防火措施简单,施工周期短,因此,在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管板节点受压极限承载力非线性分析和足尺试验研究两部分。管板节点是管结构中一种混合节点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了在特殊场合代替相贯节点、焊接空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土木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土木工程一建设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地基土层的分布及土的工程性质复杂
钢纤维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由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形成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是钢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本文针对钢
本文以日照华润置地广场项目的超限结构1#楼为工程实例,根据所给出的建筑图,对建筑物进行了结构方面的设计,在完成结构设计后,为了验证所设计结构的可靠性,结合《高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