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部分“80后”、“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变得缺乏,人情变得冷漠,“忘恩负义”的事件媒体时有报道,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和不良感恩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至于他们质疑高校感恩教育并呼吁要加强感恩教育。所以,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当务之急。研究感恩教育对于丰富感恩教育理论,指导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推进大学生传承优秀中华民族文化,树立当代感恩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国家和高校逐渐认识到感恩教育重要性,许多学者加强了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大多研究仅是针对教育对象存在问题的进行调查分析,只是研究感恩教育的某个要素或某个问题,并未系统、全面考究感恩教育的诸多要素,没有形成较一致的结论。根据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需要,对感恩教育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本文运用调查分析、文献收集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感恩教育概念内涵、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马克思主义感恩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感恩理论和中国传统感恩思想观念中的优秀内容,结合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实践,尝试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措施。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现状和思路等。第二部分提出了感恩教育的概念和感恩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古今中外对感恩及感恩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同时,还梳理西方主要流派的感恩理论,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教育的思想观念和马克思关于感恩教育的理论、学说。第三部分阐明了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探索在当前环境下开展感恩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当代感恩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部分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情况和对广西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问卷调查,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目标和重视程度、感恩成效、感恩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感恩教育环境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得出高校逐渐认识到感恩教育重要性,但部分高校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大学生感恩水平有所提高,但高校感恩教育的成效不够理想;高校感恩教育活动增多,但内容贫乏,方式方法不科学;国家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感恩教育氛围不够浓厚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剖析,认为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思想不断成熟时期;不当的家庭教育理念的误导;部分高校过度追求就业率,对学生道德品质培育重视不够;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四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五部分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措施。本文认为感恩教育应从转变观念重视感恩教育,掌握感恩教育的原则,完善感恩教育内容体系,掌握和运用感恩教育的方法,开辟校内外多元感恩教育的途径,优化感恩教育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完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方法上,借鉴西方成熟的感恩理论,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的思想和马克思关于感恩教育的理论、学说,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感恩教育;在内容上,比较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通过本文研究,期望能为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