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碳链上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疏水、疏油特性,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纺织、造纸、金属电镀、油漆涂料、食品包装等工业和民用领域,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由于PFCs稳定性极强,目前已在包括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大量检出。毒理学研究表明,PFCs具有致癌性、肝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等。因此,近年来PFCs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典型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已分别被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录B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第9批高度关注物质(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中。当前对PFCs污染特征分析的研究多集中于水、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对其在大气中的污染特征研究较少,尤其对挥发性较弱、易附着于大气颗粒物上的离子型PFCs研究少之又少,而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不容乐观,雾霾天气尤其堪忧。本研究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和2014年7月~2014年9月分冬、夏两季,使用被动采样技术对珠江三角洲(the pearl river delta,PRD)9个城市大气样本进行采集,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的方法分析了大气中13种离子型PFCs的污染水平、冬夏两季污染差异、空间分布差异、来源解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以期为PFCs在珠三角区域大气中的污染水平,风险评估及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珠江三角洲大气中PFCs以中短链(C≤10)为主,冬、夏两季大气中ΣPFCs分别为119 pg·m-3和148 pg·m-3,冬季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FOS(31.9pg·m-3)、PFOA(27.2 pg·m-3)、全氟戊酸(perfluoropentanoic acid,PFPe A)(24.2 pg·m-3)和全氟庚酸(perfluoroheptanoic acid,PFHp A)(22.6 pg·m-3),夏季为PFOA(61.3 pg·m-3)和PFPe A(47.9 pg·m-3)。PFCs含量与大气颗粒物有关,PFOS、长链的全氟十三酸(perfluorotridecanoic acid,PFTr DA)和全氟十四酸(perfluorotetradecanoic,PFTe DA)分别与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PM2.5、PM10呈正相关。对比国内外其他研究,主要PFCs污染的差异与各地工业结构和涉PFCs使用历史有关。(2):珠三角大气冬季ΣPFCs低于夏季,但冬、夏两季组间各采样点ΣPFCs含量T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两季大气中PFCs组成差异较大,相比冬季,夏季大气中全氟磺酸(perfluoroalkyl sulfonic acids,PFSAs)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中短链全氟羧酸(perfluoroocarboxylic acids,PFCAs),除全氟庚酸(perfluoroheptanoic acid,PFHp A)外,含量均高于冬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固相基质对PFSAs及长链PFCAs吸附力强,PFOS限令及紫外线对PFCs降解综合作用结果有关。(3):珠三角冬季大气中ΣPFCs空间分布总体呈北低南高的趋势,而夏季为西高东低,与两季风向有关。同时两季均有局部ΣPFCs过高现象,与工业结构、人口密度有关。(4):冬夏两季大气中PFCs来源不同,对冬季大气PFCs贡献最大的是PFCs前体物质氧化,其次为涉PFOS排放的金属电镀、纺织、消防器材、PFOS生产、半导体行业及涉PFOA排放的PFOA生产、石油化工、电子行业等,而夏季大气贡献最大为涉PFOA行业排放,其次为涉PFOS行业排放及前体物质氧化,最后为电镀、电子等行业的排放。(5):综合考虑饮食、呼吸等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珠三角地区PFOS、PFOA暴露对人体健康暂不具即时危害,但PFCs种类繁多,在人体内具富集效应,应对其有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