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质量问题也越发突出。有很多质量问题只有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才会逐渐显现,且出现质量问题后参建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推诿,责任难以确定,使得问题无法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权益得不到有效、合理、及时的保障。因此,亟需引入新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以解决中国严峻的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根据国际先进经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质量问题也越发突出。有很多质量问题只有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才会逐渐显现,且出现质量问题后参建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推诿,责任难以确定,使得问题无法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权益得不到有效、合理、及时的保障。因此,亟需引入新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以解决中国严峻的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完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经济手段。法国是最早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国家,也是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随后,西班牙、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逐步引入借鉴法国的运作机制,并结合国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早在20世纪末期,中国就开始关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从2000年起,陆续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试点工作。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尝试,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中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能够找到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实践经验就更加缺乏,因此论文试图基于政策文本来对制度的变迁与走向进行探索。在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搜集整理了2000-2019年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相关的文件,从政策文本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大方面展开研究:在形式特征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政策文本的时间分布、区域分布、发文主体、文种类型、政策主题等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在内容特征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内容进行详细剖析。通过对二十年间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发现,在经过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之后,中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内容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的试点已经卓有成效,北京、上海等地的制度框架已初步搭建起来,但是还有地区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或制度空白状态;制度内容多以计划为主,近几年专门的地区性实施细则开始增多,但实质性内容仍然稍显不足,也一直缺乏更为具体的专项制度和立法。中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仍需完善,相关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其他文献
深化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校企合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合作不够深入,对中小微企业重视不足,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客观、全面、系统、科学的加以考虑。为使研究更加深入、具体、有成效,将以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会计专业为例,结合该专业校企合作现状,深入挖掘该专业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原因,运用利益分析法,分析校企合作各相关主体间关系,理顺、明晰各方最优职责分工,在现行体制机制内,充分调
病毒作为一类结构上非常简单并且遍及自然界的生物,对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伴着测序这种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者们已经测序出许多种病毒的基因和蛋白质序列。运用序列分析的方法,探讨病毒之间的分类以及它们的起源和进化关系对理解它们的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诊断、疫苗研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多序列比对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序列比对方法,这种方法能够
脑卒中是当代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意识障碍型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些患者的治疗过程往往漫长且复杂,需要经历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救治疗期、意识障碍恢复期和神经功能康复期三个不同的治疗阶段。在患者从ICU急救治疗期向意识障碍恢复期过渡治疗中,普遍发生“ICU滞留性医疗”现象,但目前在国内医院管理领域,尚缺乏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以及相应的伦理分析。本文通过两条途径对意识障碍型脑卒中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占全球的一半,针对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临床主要包括四种,通过meta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最佳。针对食管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本文将对CAR-T免疫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讨论,实验构建表达质粒,经过T细胞转染,与癌细胞共培养,通过共培养显微观察、MTT、共聚焦、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初步验证嵌合T细胞的免疫效力。CAR-T免疫治疗实验设计的关键是,
损伤识别是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建筑物使用和人身财产安全。传统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多采用比例损伤假设,使用单一比例系数刻画整个单元的损伤程度,以此为基础构造多阶段的损伤识别方法完成定位与定量分析,但该假设往往难以实际模拟空间模型的复杂损伤表现行为。本文尝试对非比例损伤假定下的结构进行损伤模拟,并基于广义遗传算法进行定量识别。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CMCM-MME方法进行损伤定位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南海开展了大规模的吹填建岛工程,并在其上建设了以灯塔为代表的大型基础设施,提高了南海疆域船舶航行的安全保障能力。南海岛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侧,历史上曾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面临高强度地震的震害风险。灯塔作为岛礁上最高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因其高耸的塔状外形而发生损伤和破坏。本文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对位于南海岛礁的某灯塔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项目组
在环境复杂而多变的施工现场,隐患识别是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规避安全事故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效率,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与相关培训,众多学者尝试了多种量化方法来测量现场人员的隐患识别能力。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实验环境设置失真、对眼动追踪设备依赖过高、非定量化的隐患分类方法等。这些缺陷在导致隐患识别能力的量化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的同时,还间接导致目前学术界对施工作业人员
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盾体受到周围各种因素影响,前行路线实际上近似蛇形,实际前进轨迹和运动趋势与设计线路发生偏差,当偏差程度达到甚至超过预设控制要求时,需对盾构姿态进行调整,确保掘进轨迹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在目前的施工方法及措施下,盾构掘进的偏移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其掘进时相关参数的设置与调整对姿态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在软土地层尤为重要。因此,需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实际轨迹与设计线路及线间偏差
大型基础设施规模巨大、技术工艺复杂,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拆除整个阶段会消耗大量物力人力,并且涉及干系人众多,会对其产生复杂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项目实施之前科学评估大型基础设施的社会影响。目前,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的标准、工具已经相对完备,基于环境生命周期评价(ELCA,Environment Life Cycle Assessme
现场人员具有更好的隐患识别能力,能够有助于提升现场安全绩效。这也使得隐患识别成为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有例子表明,情绪管理有助于改善安全环境。但少有研究揭示情绪影响个人风险偏好习惯的机理,如情绪对隐患识别绩效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揭示情绪在隐患识别中的影响及其主要因素。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阐述了风险容忍度、人格、性别、情绪管理能力。这四个隐患识别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风险容忍度意指工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