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就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要么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要么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只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积累外汇储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双顺差。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保持双顺差长达15年以上,这在国际经济历史上绝无仅有。2006年底,中国已经积累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双顺差的局面在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中国的外汇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而在今后两年内,美元很可能会大幅度贬值。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所期待已久的美元大幅度贬值一旦发生,中国将遭受惨重的资产损失。即便最坏的情况不会发生,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也将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构成进一步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保持长期双顺差格局的根本原因,我国双顺差的特征,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并就双顺差引发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我国双顺差的基本情况包括双顺差的定义、双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目前双顺差呈现的特征;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双顺差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影响;第四章分析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应对双顺差的经验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针对前面分析的双顺差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六章是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