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末清初科学传播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一世纪到十五世纪前期,中国科学有过辉煌的成就,但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没有在中国产生,中国明清之际,是世界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西方主要国家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向“启蒙运动”的过渡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各国各民族逐渐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传统国家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建构,各国各民族的普遍交流和交往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明清之际科学传播的历史,而应把明清之际科学传播的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梁启超说,明末有一场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笔特书者,日:欧洲历算学之输入。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此为不刊之论。而且现在我们也注意到,关于这场公案一一明清之际西学传入及对中国影响的评价,学术界的观点分歧日趋加大,其中怎样看待它(科学传播)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要对这个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应当本着历史主义的态度,即把这个问题放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里去,而不是根据历史的结果或纯粹以今人的眼光进行研究。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实施模式。新传播模式的思考取决于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多元文化形态和多元语境的认识。科学技术信息在传播过程存在的问题必然与文化形态和社会形态相关。认为科学技术信息只要能够准确传播就达到传播者初始目的的想法与多元文化对科学技术信息的理解差异而相矛盾。如何根据不同文化形态社会有效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成为目前科学技术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话题。因此考察明末清初科学传播史对于我们正视历史以及做好当前的各项科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评价明末清初欧洲科学的东渐问题,一方面,要搞清东渐的科学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须审视当时的中国如何接受东来的欧洲科学。因此,所谓欧洲科学便有双重的含义。一是随着耶稣会士等西方人的东来而传入中国的欧洲科学,二是当时中国人接受容纳欧洲科学文化以后产生的学问和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在这双重的意义上,首先考察了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和李约瑟命题,中国古代科学成就辉煌,但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凸显中国古代科学与欧洲近代科学的差异,由此进而考察明末清初传教士传达的和中国知识分子接受的欧洲科学的特征,为我们时代的科学各方面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首先,以“自然”概念为中介,文中标示“自然”之义为万物自己按其天然本性顺当、合理地生成与展开,于人而言,强调乃是不参以人为,顺应万物天然本性。进而指明“性”乃万物自然天就
纵观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自从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开始了创造性的劳动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始,人类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在两大关系圈(
董秋农(1910-1939),原名董万丰,出生于辽宁金县(今属大连市保税区)二十里堡韩家村,先后就读于二十里堡私立小学、南金书院、旅顺第二中学,青少年时代即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萦绕在人们周边,特别是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发展,使人类社会迈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正以其独有的全息化特征影响着人们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这个“读图”时代的背景下,插图——原来处于辅助地位作为文字的补充,逐渐转变得主动、重要,并相对独立。文章主要研究了数字化媒体语境下的两种现代插图表现形式:平面设计
19世纪末,由于所谓“韩日合邦”的影响,具有半万年历史的韩民族的文化,就像即将熄灭的火苗危在旦夕,有一些人为了挽救这—危机挺身而出。其代表人物有弘岩罗哲、白圃徐一、丹斋申
全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尖草坪区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紧密结合草坪实际,全力推进活动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坚持带头学习,突出先进性,
利用积雪对土壤伽马射线的衰减作用,可较为精确地测量较大范围内的地表雪水当量,并且具有不破坏地表特征的优点.然而,测量地域的土壤下垫面特征对该方法的精度影响较大.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