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南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ngelboy8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区位于四川省中南部,目的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地层。根据研究区目前勘探现状,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厘清了四川盆地中南部研究区内二叠系茅口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演化,建立川中南研究区内二叠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关键界面的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在综合层序地层、沉积相展布以及储层薄片鉴定的基础上,以体系域为单元研究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四川盆地古生代为海相沉积,至三叠纪晚期才较为广泛的开始陆相沉积,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点,通常将其演化划分为4期。控制川中南二叠系中统沉积的构造运动是柳江运动、云南运动和二叠纪中-晚世之间的东吴运动。柳江运动和云南运动形成了梁山组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东吴运动形成茅口组与上覆龙潭组平行不整合。依据岩性、沉积特征、测井特征等沉积相划分主要标志,对研究区二叠系中统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一套海侵-海退沉积,沉积序列依次为在茅一段发育一套深水缓坡台地沉积,茅二段-茅四段发育浅水缓坡台地沉积。通过选择研究区内32口钻井,以重点井(9口岩芯观察井)为基础进行连井剖面对比,开展地震层序界面标定,进行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的识别、追踪和对比,建立研究区内二叠系中统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二叠系中统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SSQ1,沉积时限约为20Ma;将研究区茅口组划为一个三级层序,即SQ1,沉积时限约为10Ma。识别出的层序界面包括造山角度不整合、隆升不整合、侵蚀不整合。根据基准面(海平面)变化,沉积模式可归纳为2种,即海侵模式,高位模式。在主干过井剖面研究基础上,研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及其主控因素,通过地震相刻画加以单井沉积相为约束并转换为沉积相,编制沉积相平面图,揭示沉积相展布规律。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是川中南部研究区二叠系中统二、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运动对川中南部研究区二叠系中统的控制表现在形成梁山组底造山角度不整合界面和茅口组顶隆升平行不整合界面。海平面升降控制了三级层序旋回演替,因而控制了三级层序内部沉积相展布。
其他文献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兴起,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涌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被视为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催化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YC3500型矿用自卸车为重型矿山运载车,矿用自卸车的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是作者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在导师陈树勋教授的指导下,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完
1856年6月10日,重庆黔江区小南海镇发生61/4级地震。尽管此次地震震级相对较低,震中烈度仅为Ⅷ度,但仍然触发了一系列山体灾害事件,其中位于震中区的小南海地震滑坡规模最大,滑坡
多不杂铜矿床地处我国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北西100公里处,位于羌塘板块南缘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结合部位的中生代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矿区内赋矿地层为下侏罗统曲色组二段
本文通过对塔河油田托普台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相关井段地层岩芯及薄片观察,按照储渗空间形状、大小及成因分类原则,将区内一间房组储渗空间划分为溶蚀孔隙类、溶蚀(缝)孔洞类、岩
随着地表矿、易识别矿、浅部矿的日益减少,找矿难度正日益增大,找矿效果也日益降低,矿产勘查已经面临了“三难”的局面,即“难识别、难发现和难开发”的矿越来越多。三维成矿
当今社会已跨人21世纪,科技革命的浪潮来势汹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广泛应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我国
本文以大树湾震裂山体滑坡为出发点,在对震裂山体结构特征、震裂缝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滑坡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滑坡边界特征、滑坡物质组成以及滑坡堆积特征;然后分析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沙子”会唱歌,你知道吗? There is a beautiful legend that beautiful “sand” will sing, you know?
期刊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残障人数的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各式各样助老、助残装置的研究因此也越来越多。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对助行装置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现阶段普通助行装置一般只能在无障碍的平地上使用,不具备爬楼梯和越障等功能,国外具备爬楼梯功能的助行装置大多存在不足之处或者价格昂贵。为了提升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关怀,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出行问题,本文从功能需求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