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双差分地面定位系统发射机设计与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l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室外定位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位于地球上的接收机一旦能够接收到良好的GPS卫星信号,即可实现自身定位。然而,受到信号衰减的影响,GPS定位精度受限,无法满足高精度无线定位的需求。尤其在建筑物、树木等密集遮挡处或是隧道、室内和一些低洼地形处,卫星信号被严重衰减甚至完全遮挡,导致定位不准确甚至完全无法定位。此外,受到接收机高度角的限制,有效导航卫星的位置保持在接收机的头顶区,造成垂直定位误差远大于水平定位误差,在对垂直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GPS不能满足要求。采用伪卫星定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遮挡对GPS定位精度带来的影响。伪卫星定位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伪卫星在特定区域代替被遮挡的GPS卫星,一方面增加有效卫星的数量,另一方面改善卫星星座的几何结构,从而扩大GPS的应用范围并提高定位精度。论文以伪卫星发射机的设计为研究主体,在GPS受限场景下,以伪距双差分技术实现兼容现有GPS体系,具有在200米范围内米级定位能力的伪卫星与GPS组合地面定位系统。论文设计了伪卫星的信号格式,给出了基本的设计参数,结合伪卫星与GPS的异同点,对伪卫星的导航电文重新设计。为减小伪卫星时钟误差影响,以GPS双差分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伪卫星与GPS的组合伪距双差分模型并设计了相关的算法,在该算法的基础上对单颗伪卫星在联合不同颗GPS情况下的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伪卫星的增加不仅在仅有3颗可视GPS卫星的情况下实现米级的精度,还能在3颗GPS卫星以上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定位性能。详细分析了伪卫星的远近效应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伪卫星脉冲发射方式通过缩短信号发射时间,减少对GPS弱信号的干扰,实现更广范围内伪卫星与GPS信号的兼容。借鉴GPS软件接收机的思想,建立了脉冲伪卫星联合GPS的信号仿真系统,对伪卫星和GPS的中频信号生成与捕获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伪卫星脉冲发射方式在解决伪卫星远近效应上的有效性。实现了以Xilinx FPGA为硬件平台的伪卫星发射机部分软硬件设计,包括关键的基带/中频模块设计和SOPC系统的搭建,并初步设计开发了射频电路。
其他文献
近年电子产业、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Web中视频资源——诸如视频点播、数字电视、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等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而视频资源具有
在实际的多媒体通信应用中,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在同一个系统中需要处理的图像往往同时包括低分辨率的视频和高分辨率的静止图像。目前,国内外针对静止和视频这两类图像分别
基于位置的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而定位技术又是其工作的关键支撑。在室外环境下大多采用卫星信号定位,定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应用广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与兴起,分布式存储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日渐凸显。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低成本、易扩展、高可用等优势。然而,分布
短波通信由于其固有优点,在我国军事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短波信道的诸如频带受限、信号衰落、多径弥散等非理想特性严重影响了短波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以提高短波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作为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综合运用数字图像
网络流量识别在网络安全、网络监控以及负载均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网络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加密流量和各种新应用的不断涌现,网络流量识别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具有频带宽、信噪比低、低截获率和高抗干扰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军事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随着电子战与信息战的发展,对于直扩信号的侦查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