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再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ai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产阶层在中国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清晰的面貌和明确的行为边界。作为稳定的身份生产基地,期刊对中产阶层的持续关注使鲜活、生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建构起来。形象的建立会使阶层内部成员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可供参考的样本,有助于形成阶层内部的自我认知和阶层认同感。随着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这种公众形象内含的价值观等因素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便有了积极的意义:一,时政期刊呈现了怎样的中产阶层形象?二,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特点和突破?三,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形象塑造反映了什么?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选取《南风窗》、《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四份时政期刊作为抽样对象,严格按照相应的抽样方法挑选出315个中产阶层人物。本文分别从人物的基本特征、公共领域行为、私人领域行为、品质等四个方面对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描述了中产阶层在时政期刊中的形象再现,这一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三章。本文的第四章着力回答第二个问题,即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特点和突破?消费动物与经济动物是人们对中产阶层的刻板印象,时政期刊则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消费仍然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被保留下来,但是时政期刊更加强调了中产阶层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热心公益等行为,同样,社会责任感、理性等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被强调。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人物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塑造中产阶层的价值观,多维度阐释中产阶层。展示了不一样的中产阶层形象。时政期刊为什么会对中产阶层的人物形象进行如此的塑造,这有着什么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这一问题是本文第五章探讨的内容。本文认为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再现反映出时政期刊争做主流媒体的诉求、参与重塑主流价值观的愿望。而社会转型和新闻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媒体产业属性的确立也促使了媒体受众意识的觉醒,正是在这样多种力量的制约下才呈现出如此的形象塑造。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近年来吉林省不同所有制经济,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促进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产业结构
当代藏族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从中得到很多新的生活经验,她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憧憬。使当代藏族妇女中用母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逐渐增多。本文以浅谈当代藏族妇女文学
“古意詩”是指以“古意”為題的詩歌作品,其基本性質乃以古意寫今惰,是通貫於南朝至唐代的一種比較明顯的現象。古意詩在南朝的產生與擬古傳統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又受到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务派遣目前已成为我国灵活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劳务派遣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从我们平时见到的家政、保安等逐步引入到保险、金融、财会、IT等知识密集型
目的:报告我科1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FDLCS)并脊髓损伤的病例,评价对其采取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探讨一期后-
脂肪酸延长酶5(ELOVL5)是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了研究鲤HUFA合成的能力和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镜鲤ELOVL5全长c DNA序列。ELOVL5基因c D
晚清时期,无论是翻译小说还是创作小说的出版发行都空前繁荣,这种繁荣的态势不仅仅源于文学观念的转变,也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报刊连载的推动以及民营出版机构的纷纷崛起
随着“重写文学史”“重返八十年代”被当代文坛作为热点问题提出之后,八十年代文学重新回归学者们的视野,成为他们知识考古的对象。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笔者带着问题意识从
格调派是清代诗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集大成者,他与其他格调论者,诸如李重华、乔亿、薛雪和黄子云等人共同将格调派诗论发扬光大。目前学界
饶孟侃是前期新月派最活跃、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虽然他进行创作的时间大概只有五年,但创作横跨了诗歌、诗论、诗歌翻译以及散文、小说等多个领域。饶孟侃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