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137例在我院明确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生存期,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特征,以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从而对临床上胰腺癌的患者的诊断、生存预测、治疗等产生指导意义。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137例病理诊断为导管腺癌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随访截止至2020年1月20日或患者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软件。组间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采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各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4.4个月,单因素分析得出的胰腺癌预后危险因素有:发病年龄大于60岁,肿瘤分期Ⅲ-Ⅳ期、未行手术、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或未分化、淋巴结转移>3个、CA199>1000U/ml、CA125>35U/ml、CA15-3>28U/ml、手术断缘阳性、Ki-67>50%和新发糖尿病。除此之外,不进行化疗是胰腺癌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分期为Ⅲ期或Ⅳ期、吸烟为影响胰腺癌的危险因素(p=0.005、p=0.000,p=0.020),其相对危险值分别为 2.420、3.849、1.658;对于手术患者,低分化和未分化(p=0.001)、淋巴结转移数大于3个(p=0.011)是胰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值分别为5.216和2.488。化疗和手术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00,p=0.004),其相对危险值分别为0.576、(.462。结论:胰腺癌具有隐匿性强、预后差的临床特点,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性别比例为1.4:1,年龄多在50-70岁,初诊时多以腹痛、腹胀、黄疸、血糖升高等为首发症状,肿瘤部位头颈部多于体尾部,比例为1.6:1,超过60%的患者初诊即为Ⅲ-Ⅳ期,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其中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6%,16.8%,8.8%。伴糖尿病的患者肿瘤发生部位在体尾的比例更高,肿瘤分期为Ⅳ期比例更大,CEA数值更高,肿瘤最大直径更大,但不能证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经过数据分析,胰腺癌预后危险因素有:发病年龄大于60岁,肿瘤分期Ⅲ-Ⅳ期、未行手术、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或未分化、淋巴结转移>3个、CA199>1000U/ml、CA125>35U/ml、CA15-3>28U/ml、手术断缘阳性、Ki-67>50%、新发糖尿病、不进行化疗。化疗和手术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00,p=0.004),其相对危险值分别为0.576、0.462。早期伴有腹痛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中医治疗组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长于无中医治疗组,但本研究不能证明中医治疗对胰腺癌患者预后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