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多中继系统中的分布式预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继系统通过对中继信号灵活多变的处理,使得传输信号获得更多的空间增益,能够极大地改善系统的信号质量及覆盖范围,因此,采用中继技术的宽带无线接入迅速成为目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蜂窝小区中,中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基站和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之间的链路性能,在热点(ad-hoc)场景下,中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范围。得益于分布式天线增益和分集增益,中继技术还可以使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信道容量呈对数型增长。总之,中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系统容量,扩大小区覆盖范围,而且成本低,灵活性好,因此,如何把中继技术应用于IMT-Advanced系统,成为新的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在传统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闭环链路自适应技术,其发展已较为成熟。由于协同系统与MIMO系统的相似性,将预编码技术应用到协同系统中,是提高其频谱效率最有潜力的手段之一。中继系统中的分布式预编码技术已成为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本文以多中继系统中的分布式预编码技术为研究内容。在概述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及中继系统的发展之后,论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多中继系统分布式预编码技术的主要分类及各自的应用场景。论文第二章引出协同中继系统中的多流广播技术,提出了在多流广播场景下应用双向滤波器来获得节点间分集增益的方案,把双向QR技术引入协同中继系统,并提出了对已有的双向QR技术在多流广播系统中的改进方案。论文的第三章对于协同中继系统中的多流单播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现有文献中已经对多流单播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但是忽视了多流单播中的流间干扰会给系统性能带来损失。针对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提出了流间干扰消除方案,根据系统的要求,可以在源节点端或者中继节点处采样一定的滤波或预编码技术消除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另外,在本文的第四章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多中继系统多流单播模式的无线中继节点的选择算法。已有文献提供的中继选择算法中,要求源节点获得实时信道信息,从而使系统容量最大化,这就需要大量的信令开销来进行反馈传输。这样会给反馈链路带来沉重的通信负担。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反馈部分信道信息的中继选择方法,既能够保证获得与反馈实时信道信息相比拟的系统容量性能,又能够大量节省反馈信令的传输开销。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最后,论文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足之处和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其他文献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在纤芯内形成空间相位光栅,从而改变和控制光在其中的传播行为。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是一种无源滤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信息量不断增长,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所需信息已经成为用户使用网络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用户使用查询词的平均长度为1.8个,长度不超过3的查询词占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多媒体通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视频浏览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3G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是一种模仿生物自然进化过程的随机搜索和优化算法,其优势在于简单易行、鲁棒性强、全局优化性强和易操作,目前被广泛用于函数优化、机器
作为物体表面的基本属性之一,纹理特征反映的是物体表面结构所包含的重要信息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纹理特征的提取则是对图像纹理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该过程是利用一定的
中国政府通过了3G牌照的发放之后,全球最大规模的3G网络建设纷纷开展起来,并且三大运营商制定了3G的服务计划。但是,运营商仍然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涉及到运营、优化和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