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Decne.)Baily的干燥块根(1990年以前称麦冬),是福建省的地道药材,主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和莆田市。短葶山麦冬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山麦冬项下。主治阴虚内热、津枯口渴及燥咳痰稠、气逆,或热病伤津、便秘等症,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除燥安烦之功效。短葶山麦冬性味与归经和功能与主治与麦冬相同,中医处方作为麦冬同等入药,已成为目前中药麦冬的主流商品。本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福建短葶山麦冬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福建短葶山麦冬产地的实地与资料调研,了解了福建省仙游县有麦冬记载的历史在宋朝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近代开始栽种山麦冬的历史也有60余年,产量大,是现在全国正常用量的50%,这说明短葶山麦冬是福建省的道地药材,且已成为目前麦冬类中药的主流商品。2、通过短葶山麦冬多糖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温度为90℃,固液比为1:30,时间为3.5 h;提取温度对提取率起主导作用,料液比、提取时间影响较小。3、取短葶山麦冬干燥块根,进行石蜡切片、徒手切片及粉末切片,显微观察山麦冬的组织形态。在山麦冬的粉末片中,观察到大量散在或成束的针晶、成片的石细胞,以及成束或散在的木纤维。在短葶山麦冬的石蜡切片中观察到其内皮层外测的石细胞数目仅为1列,与湖北麦冬为1-2列石细胞有所区别。山麦冬块根横切面维管束数目较多,达16-22个,这与药典及文献中的描述相符。4、通过对福建短葶山麦冬中的皂苷类和皂苷元薄层色谱鉴别,发现在皂苷元的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相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将10个不同地区的福建山麦冬点于同一硅胶板上,其成分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此外,比较了川麦冬、湖北麦冬及福建短葶山麦冬,薄层色谱区别明显(见图版4);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福建短葶山麦冬中的山麦冬多糖测定后表明,其在489.9nm处有最大吸收峰,平均回收率为105.4%(n=5,RSD=2.04%),福建短葶山麦冬多糖的含量在31%以上,说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是较理想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5、对福建山麦冬生长过程中的醇溶出物、水溶出物、多糖、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了动态检测,根据它们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山麦冬产量及产地气候因素,综合确定3月下旬是福建仙游短葶山麦冬的最佳采收时期。通过测定分析福建短葶山麦冬中的有益无机元素,得出了短葶山麦冬中Fe、Mg含量较高,对锌的富集能力最强,这些元素的富含可能与其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抑肿瘤以及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关联。6、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起草了福建山麦冬的质量控制标准。本论文认为可以通过测定短葶山麦冬多糖酸水解后的单糖含量,然后转换为总多糖的量,将其作为福建短葶山麦冬的质量标准之一,其含量不得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