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斑嘴环企鹅的种群遗传管理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又名非洲企鹅,该种企鹅作为一种南半球特有观赏鸟类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上海动物园,随着动物观赏市场需求变化,需要更多的斑嘴环企鹅来满足广大动物爱好者的观赏需求。但是圈养在动物园的斑嘴环企鹅由于无野外种群和圈养种群模式小,一般采用“拉婚配”的配种方式,加之养殖时间长,谱系关系记录不明确等原因,长期无计划繁育或者被迫近亲繁育,导致基因多样性严重匮乏,种群发展受限。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动物园圈养斑嘴环企鹅群体在线粒体DNA和核DNA层次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期确定我国圈养斑嘴环企鹅的亲子关系、谱系关系,为斑嘴环企鹅的合理繁殖制定科学的方案。本课题主要以圈养在上海动物园的斑嘴环企鹅种群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非伤害性取样法,以46只斑嘴环企鹅胸部廓羽为主要实验样本,利用试剂盒法提取DNA。选择适当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扩增ZW基因片段进行性别鉴定;利用MEGA4.0、 CERVUS 3.0、 POPGENE Version 1.32、STRUCTURE 2.2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线粒体DNA和核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种群系统进化树,进行种群分析。结果如下:1.在39个斑嘴环企鹅个体中发现1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0个单倍型,不同单倍型的遗传距离在0.002-0.01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利用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10个单倍型分化为2个大的进化分支。利用相同的方法构建上海和已知日本种群的线粒体控制区系统进化树。与Murata和Murakami (2014)的研究结果相同,斑嘴环企鹅存在2个明显的世系(A和B),且上海种群的单倍型均属于包含单倍型数目较多的A世系。2.实验用PNN01、PNN03、PNN06、PNN09、PNN012、G2-2、B3-2、Sh2Ca21共8个微卫星位点在46个样品中共检测到34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变化范围在3-6个。该套遗传标记系统单个位点排除率在0.56-0.87之间,有5个位点的DP>0.8.,其中PNN09位点的非父排除率最高为0.869,8个位点的累积个体识别力达到99.99%,完全可以用于斑嘴环企鹅的个体识别,检测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基因型完全一致的概率小于10-14。利用软件CERVUS 3.0对该种群进行亲子关系鉴定,共确认出13组亲子关系。
其他文献
当前,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如何更好地对饲料产品原料来源和组成进行溯源管理成为广大饲料管理者、科研工作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广泛关注的焦点。
内蒙古绒山羊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地位,而绒山羊的育种理论与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混合线性动物模型BLUP法在内蒙古绒山羊育种过程中已被
淮安地处江苏苏北地区,中国南北分界城市,拥有众多的物流企业,但是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的特征,缺乏竞争能力,论文选取物流企业常见的入库、出库为业务场景,提出从内部
JARID1C是一个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功能基因,它能在人和小鼠的失活X染色体上发生逃逸而具有活性。JARID1C编码的蛋白是高度保守的ARID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
本试验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了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新鲜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扫描电镜和体外产气技术对不同厌氧碱化处理麦秸进行超微结构分析和体外
在数字化时代,一套被称为“敏捷”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更好应对日益动荡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开始向创新型科技企业学习,开启敏捷
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当前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存在治理理念的偏差性、组织管理的碎片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单
食管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八,致死率第六的恶性肿瘤。根据目前的研究,食管癌发生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