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的果实,收载于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常用中药,主治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症。文献报道,大枣有机溶剂提取物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等成分,而中医临床普遍使用的大枣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为了寻找其水煎液中的有效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大枣质量控制新标准,本文对大枣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等柱层析技术,从大枣水煎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H-HCOSY、HMQC、HMBC)及质谱(EI-MS、ESI-MS)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和方法,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芳香酸1个,香豆素1个,三萜皂苷1个,三萜1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苯甲醇苷类1个,甾醇类1个,其中5个为大枣中首次分离,2个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分别为: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 benzoic acid,DZ-1)、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DZ-2)、酸枣仁皂苷B(Jujuboside B,DZ-3)、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DZ-4)、槲皮素(Quercetin,DZ-5)、无刺枣苄苷Ⅱ(ZizybeosideⅡ,DZ-6)、芦丁(Rutin,DZ-7)、胡萝卜苷(Daucosterol,DZ-8)。其中DZ-1、2、5、6、8为大枣中首次分离,DZ-1、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由于苯甲醇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神经细胞凋亡功能、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增强记忆、保肝、强心等作用,与目前大枣药理研究结果相对应,有可能为大枣的有效成分,本文建立了大枣中苯甲醇苷类化合物无刺枣苄苷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测定了市售六个产地的12批大枣中无刺枣苄苷Ⅱ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枣中均含有无刺枣苄苷Ⅱ,含量在0.013%~0.041%之间,收集的样品中以山西石楼产的大枣无刺枣苄苷Ⅱ的含量最高。所测样品中91.6%的样品无刺枣苄苷Ⅱ的含量大于0.015%,只有河北石家庄的样品含量低于0.015%。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为大枣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进步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许多国家加快了外空武器化的步伐,外空武器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外空武器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必然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对外空武器化与中国
长江流域油菜与小麦播种期相邻,为提高播种机具的利用率,设计了一种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提出了一种小麦排种盘内表面嵌入导种条以提高充种率的新型结构。确定了该排
长沙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部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城市。但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沙存在着观念陈旧、破坏严重、体制不畅和效能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 ,人生无常 ,儒学衰微 ,玄风大盛 ,多种因素交互作用 ,引发了魏晋士人对人生的思考 ,促成了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从《世说新语》所载材料可以看出 ,魏晋士人
在农村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国外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发达国家借助各种传播媒体,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很大的发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产业格局发生新变革,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六大趋势:"再制造化"推进了电子信息产业重新布局;技术二次开发和深度应用的融合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取向;
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近十年有关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文献,对其中出血期的中医证治规律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为优化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
本文围绕“固精”这一文化传统 ,考察其流变 ,认为汉代之前文学抒情均受其节制 ,而六朝文学形成抒情性特质 ,乃与此一先秦两汉以来悠久传统的断裂有着直接关系 ,为研究六朝文
<正> 在数控机床中,常用达林顿三极管作为功放管,由于达林顿三极管的构造不同于一般大功率三极管,它内部往往置入电阻器件或二极管器件,因此不可用一般检测大功率三极管的方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可导致肺癌、淋巴癌、肝癌和皮肤癌等多种疾病,国际癌症研究所把EC对人类的致癌毒性归为2B群。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