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尿潴留是脊髓损伤患者面临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脊髓损伤性尿潴留及其引起的肾积水、泌尿系感染以及后期发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严重影响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研究脊髓损伤性尿潴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西医多治以留置导尿、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而这些治疗不能根本地解决SCI后的尿潴留的问题,并且可对患者机体产生创伤。如何治疗这个并发症仍是难题。所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文献报道中显示针刺治疗、中药内服等有一定疗效,但受技术水平、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隔药灸脐法把穴位、灸疗及中药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对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患者可起到温阳益气、通关利尿的作用。它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患者机体无创伤,值得在长期康复中使用。研究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为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解决脊髓损伤性尿潴留这一难症开创一条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方法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科选择符合标准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治疗组(综合康复训练加隔药脐灸组)与对照组(综合康复训练组)。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例数,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例数相比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例数有变化,但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与西医学康复训练相比,隔药灸脐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尿潴留症状、预防尿路感染,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无副作用的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有效疗法,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