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随着矿产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矿业废弃地,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由于对矿业遗迹认识不足,矿业遗迹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未被重视,我国矿业开发长期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矿业遗迹资源保护工作形势严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快和加强全国矿业遗迹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矿业景观改造理念存在已久,追根溯源可以发现早在19世纪就有建设实例,相关的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理论研究随后逐渐发展。进入21世纪,矿山公园在中国作为一种保护矿业遗迹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新途径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这种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为主题,兼具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功能的新型公园在建设的同时,也引起了新一轮矿业遗迹保护、矿山生态恢复等相关理论研究。本文在分析矿业废弃地、矿业遗产和矿山公园概念的基础上,以时空为轴,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矿业景观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提出不同地域和历史时空下矿山造景手法特色、演变原因和整体发展趋势。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本文对矿山公园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起以“调查—规划—设计”三个步骤组成的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理论框架。根据矿山环境与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结合现有矿山公园建设经验,将规划用地总结为适宜保护、建设或恢复三种类型。在明确矿山性质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以保护优先、合理开发为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原则,规划矿业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提出分级保护与开发措施,安排功能布局,进行空间组织和交通建设,开展矿山整体生态恢复,分期规划建设内容。本文还将矿山公园独特的矿业遗迹资源作为景观核心,结合自然和人文资源,探讨了矿山公园设计原则,从地形、建筑、景观小品、铺装、植物等景观要素论述景观设计要点。最后提出了矿山公园的信息展示和体验设计方法,促进科普教育、游览观赏等功能的实现,寓教于乐,突出矿山公园特色,为矿山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