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时代的先驱,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具独创性和影响力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小说《白雪公主》是其代表作,同时也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而这些审美特征源于其崇高本质。本文从作品的审丑、不确定性和悲剧性等审美特征入手,来揭示小说的这一崇高本质。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论。首先提出论文的主题,并通过回顾与论题相关的文献来说明本论文的可行性及研究价值。接着是有关巴塞尔姆和及其小说《白雪公主》的背景说明和论文的结构介绍。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作者首先梳理了在西方美学史上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崇高理论,总结了崇高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崇高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崇高的艺术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并指出小说《白雪公主》属于后者,即,具有崇高的思想。第三部分包含论文的第三、第四和第五章,分别从小说的审丑、不确定性和悲剧性这些审美特征入手来揭示小说的崇高本质。第三章在介绍审丑及其与崇高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小说的审丑特征,即,巴塞尔姆创造的邪恶的反童话题材和丑恶的人物形象,来揭示作品的崇高本质:一,小说中对丑的刻画和揭示唤起人们重新审视后现代的丑恶社会现实和颓废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发人们改变现实继而追求美好明天的强烈愿望;二,巴塞尔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勇于揭露人类之丑恶展示了其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第四章在阐释不确定性及其与崇高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不确定性,即,不确定的故事和情节、不确定的人物、不确定的语言和不确定的主题,来揭示小说的崇高本质:小说的不确性直接挑战人的认识能力,为小说这一题材同时也为人类认识世界开启了新的境界,而崇高正体现在这种对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的超越和作者的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上。第五章在论述小说的悲剧性及其与崇高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从小说的悲剧性,即,人物道德的沦丧和美国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揭示小说的崇高本质:通过呈现后现代社会人物的悲剧来激发人们的悲愤之情,从而使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悲剧,走向崇高。第四部分是结论。作者回顾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得出结论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在本质上是崇高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的优秀作品。并指出崇高这一审美形态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在本质上,崇高是人理性精神的胜利,是人性和人的尊严在粗野的自然、社会黑暗力量以及无常的命运面前所得到的实现与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