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法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manj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建筑的兴起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带来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基坑开挖涉及到土力学中经典的强度、稳定与变形问题以及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等问题。本文针对软土地基的工程特点,提出了用于分析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三维“m”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 支护结构的强度与变形计算是基坑工程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竖向弹性地基梁“m”法计算原理,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将平面弹性杆系有限元法推广到三维问题,提出了既符合目前的基坑设计规范又可以考虑土-围护-支撑体系共同作用的基坑支护结构三维分析方法(三维“m”法)。本方法将坑内地基土体考虑为弹簧单元,其刚度根据“m”法计算;将坑外土体简化为按规范方法计算的水土压力。由此建立支护结构和土弹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实际施工工况下坑内土体的变化来分析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 由于饱和软土的流变性和低渗透性,在软土地区进行的基坑开挖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本文根据上海地区典型土层的流变试验结果,将坑内被动区土体基床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表示为时间的函数来反映土体变形的时间特性,并由此分析m值随时间的变化对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利用上述方法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流变对支护结构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开挖后初期。因此在施工中应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以减小土体流变对支护结构变形及内力的影响。 深基坑开挖不仅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也是一个典型的三维问题,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采用本文提出的三维“m”法分析了由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差异所引起的空间效应,并提出了采用三维“m”法模拟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分区开挖与盆式开挖的方法,同时给出了被动区土体基床系数的计算公式。对拟建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及支撑体系的分析表明,采用三维“m”法分析空间效应明显的支护结构时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计算中考虑盆式开挖和分区开挖会对支护结构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采用三维“m”法与规范推荐的平面弹性地基梁法对上海南站北广场基坑工程的比较分析表明三维“m”法将挡土结构和支撑体系作为整体进行计算可以自动满足两者的位移协调并可以直观地给出支护结构各个位置的变形及受力状况,且相比平面方法,三维“m”法连续墙水平位移计算值更接近于实测结果。应用三维“m”法综合考虑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对长峰商场基坑工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分析结果表明无支撑暴露时间下,连续墙位移明显增大,支撑浇筑有效地限制了位移的进一步增大,特别是支撑处的连续墙位移基本稳定。实例分析表明三维“m”法符合规范要求,且其参数的选取可以参考已经积累的土体参数的取值经验,计算结果合理,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
其他文献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系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内模作为非抽芯成孔物,主要起到规范成孔形状的作用,不参与结构受力,却改善了
近年来,大量无可争辩的震害事实证明,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大跨度结构所受到的竖向地震作用更大。巨型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大跨度结构体系,受到的竖
低能强夯与真空降水联合加固技术综合了强夯与真空降水两种施工技术的特点。它是将强夯法靠动力振动加密和真空降水通过抽真空和降低地下水位使得土体得以固结的加固机理进行
大型冶金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独立性强、工程结构与施工技术复杂、建设协作单位多、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其过程管理的水平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质量以及本企业的产品尽早地投产。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是通过剪力连接件将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而共同工作的一种新型梁,这种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混凝土所具有的优越的抗压性能和钢材所具有的优越的抗拉性能,从
非饱和黄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其力学性质及本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土力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由于非饱和黄土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大地的蒸发量大于降雨量,这就使得
地下空间利用是二十一世纪被得到极大关注的空间利用形态。在工业化以来的近两百年中,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为地球的环境资源造成的不
生命线工程系统是指维系现代城市功能和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它包括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城市供水、供热、供燃气系统。现代城市迅速发展,对生命线系统的依赖性
由于桩基础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设计理论与施工工艺成熟及适用性强等特点,而且更容易运输和安装,其在多年冻土区的桥梁结构广泛使用。但在多年冻土区,桩基周围温度
随着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钢骨混凝土柱的一种—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由于核心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较普通钢骨强,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