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脚步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大潮迎面而来,人类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时代赋予高等学校新的使命和丰富的内涵,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要求。现代的高校必须有现代的管理,高校管理中最核心最困难的方面,是对人的管理,不仅要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这是高等学校人才生产和知识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的。 高等学校管理队伍,作为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一般都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也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对于推动整个高等学校顺利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从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人力管理资源里面新近提出的管理理念——能本管理理念,来对高等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进行分析。 高等学校具有一个多阶层的管理系统,如果从高等学校管理队伍职能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两个阶层。行政组织又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党委会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校(院)长,负责教学、科研、后勤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副校(院)长;二是行政上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处。教学组织由三个层次组成:院系(研究所)、教研室(研究室)和教师及其相应的党、团、工会组织。如果从管理决策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将高等学校管理队伍笼统地划分为最高层管理人员、中阶层管理人员和低阶层管理人员三个层次,也可以称为决策层、决策实施层以及执行层和操作层。这样一个多阶层的管理系统,承担着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和思想管理的任务和职能。三者以学术管理为中心,思想管理有特殊重要性,行政管理起保证作用,它们紧密联系,从而构成了高等学校管理的系统性整体。要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高等学校管理上就应当从学校的特性和学校的职能活动出发,遵循正确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在国际高教界,“自主、自由、自律”已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的共识,而在高等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中,也必须贯彻这“三自原则”,使管理人员自身摆脱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物化管理模式,发扬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更好的推动高等学校的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 本文指出,人类己经步入21世纪,我们正处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的新时代。任何一所高等学校想要使自己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不断加强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伴随教育系统的全面重构,学校管理观念的变革自然是题中固有之义了,高等学校管理自身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第一,社会基础的变迁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学校管理生存的基础;第二,理论基石的擅变与危机引发了学校管理对自身理论重构的思考;第三,学校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学校管理在目标与方式上迅速做出适应性变革;第四,管理的权变本性要求学校管理在急速的情境转换中调整其运行机制。可见,高等学校管理自身面临的这些现实困境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要有新的理念,而作为管理人的高等学校管理队伍在自身建设时以新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也势在必行。这呼唤着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管理理念的提出。 能本管理理念是人类管理理念由物本管理理念到人本管理理念的继续和延伸,是对物本管理理念,尤其是人本管理理念的继承和发展。物本管理理念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的,它坚持以物为中心,突出物在管理中的作用,把人与物同等看待,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人本管理理念的人性假设主要是“社会人”假设。不论是“社会人”假设,还是作为其发展和深化的“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都看重人的价值,看重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把人作为独立于物并支配物的方面。 人类管理理念由物本管理理念发展到人本管理理念,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人本管理理念毕竟受到其产生时代的限制,存在着一些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使这一理论未能将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到底。 为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对传统管理理念创新,确立能本管理理念己成为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能本管理,简单的讲,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人的价值终极意义、有效地防止了物化人的本质、找到了一条科学处理“德”与“能”关系的有效途径以及有助于创建能力型组织和导向能力社会等,它的提出并在实践中的运用将对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管理队伍建设创新必须适应这个趋势,确立以能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与高等学校管理队伍的自身特点相契合。在高校管理中,应牢固树立和强化管理系统是以人为主体构成要素的协作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是为人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关心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在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