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银行客户内部评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风险,其中信用风险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主要风险,各家银行均将客户内部评级系统作为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内部评级作为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中最早创设实施的基础性工具,其实施质量将对银行内部信贷申请的进度及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各商业银行将内部评级作为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对纳入统一授信管理的各类客户,均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确保评级覆盖率达到合规要求。在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内部评级还处在发展初期,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因此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进行研究与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意义。本文首先对银行客户评级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简述了信用风险、信用评级的概念、评级原则及其在银行经营发展中对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其次,本文引入实践应用中的主要评级模型及方法,同时简单概括了国内外对信用评级的相关研究。再次,本文针对C银行现有的客户内部评级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一是描述了C银行内部评级现状,二是从C银行客户内部评级的流程发起、风险认定、结果推翻等多方面对该行客户内部评级系统现有的体系进行分析,三是找出C银行客户内部评级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C银行的打分卡模型过多采用定性分析,在设置打分卡时,对于上市公司的客户给予评级保护,但在缺少定量分析的情况下,对出现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难以进行甄别,容易给予过高评级,从而造成信贷风险。同时通过分析指出C银行评级管理系统并不完善,评级人员专业度不足、评级流于形式等缺点,并进一步阐述了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后,本文对C银行原客户内部评级提出相应优化建议,用以解决打分卡模型中对上市公司评级保护可能造成的信用风险问题,优化措施包括:构建混合评级模型、优化内部评级管理系统。最后,本文以FRYY集团为例进行对比,优化后的C银行内部评级系统,能准确的判断出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并给予准确的评级,有助于C银行规避上市公司暴雷产生的信贷风险,进一步提升C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本文结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及信用评级数据特点,对C银行客户内部评级系统提出优化建议,在给予客户信用评级时,应利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要注重打分卡的评分结果,还应引入以财务指标为关键考量因素的回归分析模型,同时创立符合区域市行业特点的评级调整政策以及增加评级测算次数的控制等措施制度,这样才能准确判别出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及其他客户,得出更加真实评级的结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完善商业银行客户内部评级系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和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古毯》是一本对中国传统地毯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的专著。本报告以《中国古毯》的“地毯之源”、“地毯之流”、“图案与象征”章节为研究对象,进行英译实践报告,并
上世纪50年代,Calderon和Zygmund首次提出经典奇异积分算子,并证明了其在Lp空间的有界性.2016年,P.D’Ancona和Luc含证明了经典奇异积分算子在混合范数空间的有界性.刘风和范
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初习得的词语中一般都会有称呼自己的词。研究近代日语语法的学者们吸收西欧语法,把日语中的“わたし”、“俺”、“僕”等专门表示说话者自己的词统称为第一人称代词。然而,仔细分析日本人的日常会话就会发现,说话者除了用“わたし”、“俺”、“僕”等第一人称代词来称呼自己外,还会使用自己的名字、“お母さん”和“お父さん”等亲属名称、“先生”等职业名称、指示代词“こつち”等。铃木孝夫(1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力建设,深圳、广州等城市的电梯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成为全球各大电梯供应商争相角逐之地。作为全球最大高速电梯供应商之一的迅达电
随着企业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快速变化,企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珠三角区域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工厂,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的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
量子相变是凝聚态物理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Dicke量子相变于2010年在实验上被成功观测,这极大的促进了光力腔中超冷原子的量子相变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肝癌(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发现不及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和携带化学药物靶向杀伤肿
近年来,建立和健全会议系统制度是当下大部分企业和相关单位所关注的,因为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会议系统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去管理企业的职工,而且对于职工个人来
本文采用质性个案研究,以Pekrun的学术情感理论为指导,旨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的学术情感体验,探索了这些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影响这些情感的因素。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访谈、课堂观察和课程作业等,主要发现如下:首先,学生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经历了积极和消极两类学术情感。在“发现问题”阶段,学生的积极情感愉快和消极情感无趣最为显著,而在“分析问题”阶段,学生的积极情感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