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与西方当代语言学派译论结合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初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提出使西方翻译家们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从更加科学系统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在20世纪五60年代完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建设,并在六七十年代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翻译理论流派愈加纷呈的局面,西方语言学派译论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运用很多新的研究手段、和其他流派相互借鉴学习,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途径。  西方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西方语言学派译论著作被引进,中国翻译学甚至也开始转向语言学寻找它的学科归宿。“信、达、雅”是中国传统译学的精髓,历来学者就喜欢将其与西方各种流派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中西译理之融通性,借鉴西方先进理论发展中国译学。在这方面,虽然也有学者将“信、达、雅”和西方当代语言学派译论结合起来研究,但总是围绕少数几个理论。本文将较为全面地介绍西方当代语言学理论流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兴语言学派译论,并将“信、达、雅”和西方当代语言学派进行类比,为中西译理融合研究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又不乏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译学提供借鉴。  本论文以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研究法为主,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其他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回顾总结西方语言学派译论范式发展的历史沿革,让读者能对语言学翻译途径研究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探讨西方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中国译学的影响。主要将“信、达、雅”与西方当代语言学派译论进行总体比较。通过比较,以总结出两者的融通性和相异性。总体比较对接下来的具体译论的对比具有借鉴意义。第三,将“信、达、雅”与西方当代语言学派具体译论结合研究。这一部分将首先介绍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对“信”、“达”、“雅”的“认知”。接下来将以上世纪80年代为分水岭,分别将“信、达、雅”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的西方当代语言学派译论进行结合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八十年代以前的西方语言学派译论国人提及的较多,且也有少数类似研究,本文仅选取几个经典译论进行比较。着力点还将放在介绍西方80年代以后的最新语言途径翻译研究成果。最后,阐述“信、达、雅”与西方当代语言学派译论结合研究的意义及启示。同时直面中国当代译学发展困境,提出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求同存异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译论。
其他文献
爱德华·保罗·琼斯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到目前为止,他仅仅出版了三部小说。其中第二部小说《已知的世界》因其独特的主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小说书写
礼貌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交际中。在任何语言团体中,都存在一些约定俗称的礼貌交际方式,礼貌对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礼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礼
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对于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然而就自主学习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多误区,最主要的有四个,即,认为自主学习
谈话类节目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也包括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人际交流。主持人和嘉宾在交谈过程中不断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影响听者。谈话类语篇属于半机构性的语类,具有客观性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与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产生了大量丰富并值得关注的翻译成果,应运而生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全新探索空间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