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和他的一系列创作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路遥近乎“执拗”地秉承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入现实生活,呕心沥血,像西西弗斯和堂·吉诃德那样执着,为读者奉献了一部贴近大众心灵的《平凡的世界》。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小说从它问世那天起,就一直深受特定读者群体的热爱和追捧,在文学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它仍然没有失去独特的魅力。显然,《平凡的世界》已经在特定的读者群体心中长久驻足,它传递着温暖,时刻慰藉着那些饥渴的心灵,它塑造强大的正面价值力量,给奋斗中的人们带来有力的精神支撑。以往路遥及其作品的研究多围绕作品论、作家论、创作心理研究,本文将以大众阅读接受为突破口,融合以往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资料搜集法、文献查阅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平凡的世界》何以成为大众群体流动的“经典”,作为“流动的经典”,在当下文坛有着怎样的意义。正文共分四章,从小说的发生史、大众接受状况、文本价值、当代意义四大模块分析论述本文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分别从《平凡的世界》生产、出版、传播,以及路遥长久不衰的精神品格几方面讲述小说的发生史。第二章分别从《平凡的世界》大众接受情况描述,学院派对《平凡的世界》接受情况描述,《平凡的世界》阅读销售调查结果分析三节内容展开论述《平凡的世界》大众接受现象。为尽量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文中分别引用了第一手和第二手调查数据,第一手数据资料包括几所高校、企业的调查问卷资料,省图书馆读者群阅读调查数据等;第二手资料来自以往研究者的部分调查结果。第三章分别从《平凡的世界》苦难主题的书写、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运用的艺术技巧三方面论述文本作为大众“经典”的艺术价值。第四章论述了《平凡的世界》作为“经典”在当代的意义:乡土中国儿女该如何探索乡土中国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如何确立自我的存在,如何找寻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归宿;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在当下是否还有借鉴性,未来是否还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面对商业化潮流,文学创作应该如何实现读者的文学期待。最后,对于《平凡的世界》和那些类似的在特定群体广受欢迎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持理性的、冷静的态度,警惕无条件地将路遥“神圣化”、将《平凡的世界》奉为绝对的经典。这些作品毕竟只是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经典”,它们与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经典文学作品相比,确实存在着某些局限和不足,这也是《平凡的世界》这一类作品有待突破和超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