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对政府实行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通过政务信息化,可以减少管理的层次,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公众建立直接的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技术的发展、管理思想的不断演进,新的需求不断出现,电子政务的建设逐渐从单向信息发布向政府部门与公众双向互动、集成办公发展。但由于政府门户网站与各政府部门网站之间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多个应用系统间相互独立,导致资源共享的障碍,网上服务能力较弱与广大用户的需求有较大差距。表现为: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的网上办事尚局限于单向发布办事指南、提供表格下载、网上预审等,但是真正能够完成在网上办事的服务项目很少,大部分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仍未摆脱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其业务都是在本部门、本地区内部按照各机构的组织和要求进行实施。跨地域、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往往由于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等管理上的原因而难于组织和实现,缺乏有效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服务。当前必须通过对服务事项进行调整,摆脱以往的政府工作模式,用“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对政务资源进行整合,理顺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之间的关系,积极地推进跨部门的资源共享。通过深入地开展流程优化、重组,来促进政府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才能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当前的任务是保护现有资源,让新的系统能够和现有的系统应用交互整合,避免资源的浪费,使得信息共享和政府业务流程的处理能够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实现当前我国电子政务服务集成是目前电子政务的必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