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脊髓P2X4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变化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28只雌性SD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K组,n=8),假手术组(J组,n=8)和模型组(M组,n=12)。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左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PBS液10μl,模型组左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107/ml)10μl。各组均在建模前1天、建模后第3、6、9、12、15、18天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用后肢负重仪测定大鼠双后肢负重差值。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建模后第12天,模型组于建模后第6、12、18天各处死4只大鼠,取脊髓L4~6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建模后第6天开始出现机械性痛敏,并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同时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P2X4受体阳性细胞数(NUM)及积分光密度值(IOD)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第二部分:鞘内注射TNP-ATP和PPADS对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TNP-ATP和PPADS后,脊髓背角P2X4受体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K组)、模型组(M组)、双蒸水组(ddH2O组)、TNP-ATP组和PPADS组。假手术组左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PBS10μl,其他各组左胫骨近端骨髓腔均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107/ml)10μl。建模后第5天所有大鼠均鞘内置管,后3组自建模后第7天起,连续5天鞘内分别注射双蒸水,TNP-ATP(30nmol)和PPADS(100nmol)各10μl;其余两组不进行鞘内注射。各组在建模前1天、建模后第3、6、9、12天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用后肢负重仪测大鼠双后肢负重差值。各组大鼠均于建模后第12天取脊髓L4~6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P2X4受体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PPADS后,PPADS组左后肢MWT、双后肢负重差值、脊髓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阳性细胞数(NUM)、积分光密度值(IOD)均增加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TNP-ATP后,TNP-ATP组左后肢MWT、双后肢负重差值、脊髓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阳性细胞数(NUM)、积分光密度值(IOD)均增加不明显,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TNP-ATP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而PPADS组却没有此种效应。P2X4受体-ER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大鼠胫骨癌痛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