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间质重塑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其中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较重的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ic mellitus,IDDM)。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并发症,系由血糖代谢紊乱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及心肌细胞学改变,从而出现亚临床的心功能异常,以后渐进为心脏小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及自主神经病变,最后导致心功能不全。其临床特征主要以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缺损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也会出现收缩功能不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即出现明显的心脏舒张功能下降,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脏左室结构会发生改变,最终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对于延缓心功能减退和预防糖尿病心肌病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心肌病变在组织形态学上的特点主要为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心肌间质胶原沉积、纤维化。以往认为糖尿病心肌病变是以心肌细胞的肥大增殖为主,但近年来已认识到在心脏细胞数量上占2/3的非心肌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间质(主要成分是心肌间质胶原)在心肌重塑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脏间质、血管周围纤维化、局部微瘢痕形成可导致心脏肥厚、心功能下降,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心脏间质重塑成为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症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心肌间质胶原的蓄积一方面有胶原的过量生成,另一方面也有胶原的降解受抑制。胶原合成多于降解是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心肌间质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在胶原的合成过程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typeⅠpro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Ⅲ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的释放与胶原纤维的生成呈1:1的关系,因此血清PⅠCP和PⅢNP被视为体内胶原过度合成的间接标志,可作为体内组织器官纤维化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糖尿病心肌病变时,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增多,心肌间质胶原沉积。然而,糖尿病患者血清胶原末端肽的变化及其与心肌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胶原降解主要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作用下进行。MMPs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一类降解ECM(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蛋白酶类,在正常心肌组织中主要以非活性状态存在,通常与内源性TIMPs保持动态平衡,共同调节ECM合成、降解以及组织重塑等。MMPs家族成员众多,根据作用底物不同分为四种亚型,即胶原酶、明胶酶、基质溶解素和膜型MMPs。其中MMP-2(明胶酶-A)是基质胶原降解成小分子多肽的关键酶,在生理状态下与其特异性抑制剂TIMP-2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使ECM的降解与合成达到动态的平衡。研究表明,MMPs/TIMPs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然而关于其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变化及其作用的报道少见,需要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检测血清PⅢNP、心肌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Ⅲ-C)蛋白表达以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的变化,从多个角度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心肌间质胶原代谢的情况,同时从基因表达、蛋白及生物学活性三个水平检测大鼠血液和心肌MMP-2、TIMP-2,分析其相关关系,探讨MMPs/TIMPs在糖尿病心肌间质重塑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可能发病机制。近来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抑制RAS可有效延缓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展。苯那普利即是目前常用的一种ACEI类药物,它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的活性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从而阻断由RAS激活所介导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然而有关RAS在糖尿病心肌病ECM重塑中的作用以及与MMPs/TIMPs之间的关系却罕见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在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从病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观察苯那普利对心肌胶原代谢、MMP-2/TIMP-2系统的影响,探讨苯那普利在糖尿病心肌病间质重塑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建立IDDM大鼠模型及分组:选用6~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6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糖尿病组(30只)。糖尿病模型以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STZ诱发,注射72h后取尾静脉血检测血糖≥16.7mmol/L、尿糖+++以上者表示造模成功,成功率为100%。将正常对照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再分为4周组(NC4W)和12周组(NC12W),每组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4周组(DM4W),糖尿病12周组(DM12W)和糖尿病苯那普利干预组(DB12W),每组10只。DB12W组予苯那普利10mg·kg-1·d-1灌胃,持续12周,NC组和DM组灌予等量自来水。DM4W、DM12W和DB12W组各取8只进行取材和检测。2.血清PⅢNP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3.血清MMP-2、TIMP-2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4.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检测:(1)Van Gieson(VG)染色:观察心肌间质胶原含量的变化,并测量CVF进行半定量分析;(2)透射电镜铀—铅双重染色: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5.心肌组织MMP-2活性: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6.心肌组织MMP-2、TIMP-2、Ⅲ-C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心肌组织中MMP-2、TIMP-2mRN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测定。研究结果:1.血糖、心重、体重及心脏重量指数的变化: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大鼠在病程第4周和第12周时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心重、体重显著下降,心脏重量指数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大鼠心重、体重逐渐下降,但心重/体重逐渐升高。ACEI干预治疗对上述指标影响不明显。2.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丰富,肌丝排列紧密整齐;线粒体嵴多、排列有序。糖尿病大鼠4周时肌原纤维呈灶性变性、断裂、溶解,排列紊乱,线粒体数目增多;12周时肌节对位不齐,线粒体增多肿胀,有断嵴、空泡样变性现象,间质纤维增生,糖原颗粒增多。苯那普利治疗组大鼠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3.胶原代谢的变化:(1)心肌胶原分布的改变:正常大鼠心肌细胞之间和血管周围仅见少许红染的胶原组织,糖尿病组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胶原分布明显增多,CVF显著升高;随病程延长,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愈加明显,CVF随之相应增加。苯那普利治疗后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CVF同步下降。(2)心肌Ⅲ-C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心肌Ⅲ-C分布明显增多,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ACEI干预后显著减少,但仍高于正常。(3)血清PⅢNP水平的变化:病程4周时糖尿病大鼠血清PⅢNP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12周时这一变化进一步加剧,经苯那普利治疗后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ⅢNP与心肌CVF、Ⅲ-C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血清MMP-2、TIMP-2水平的变化: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病程4周时血清MMP-2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则明显升高;糖尿病组血清TIMP-2在病程4周和12周时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5.心肌MMP-2活性的改变: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MMP-2活性表达在病程4周和12周时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持续减弱;苯那普利干预后MMP-2活性轻度升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6.心肌MMP-2、TIMP-2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在病程4周和12周时心肌组织MMP-2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TIMP-2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TIMP-2蛋白表达在病程4周时有升高趋势,但与正常组的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至12周时则显著增强。ACEI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心肌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TIMP-2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7.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MP-2与心肌MMP-2活性、基因表达负相关,与MMP-2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与血清PⅢNP、心肌CVF、Ⅲ-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血清TIMP-2与心肌CVF、Ⅲ-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但与血清PⅢNP、心肌TIMP-2基因和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8.相关分析显示,心肌CVF、Ⅲ-C蛋白表达均与MMP-2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呈高度负相关,与TIMP-2基因、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1.糖尿病大鼠在病程早期已出现心肌重塑,表现为心脏重量指数升高、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和变性坏死、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化明显,并随病程延长加重。2.糖尿病大鼠在病程早期即出现血清PⅢNP水平显著升高,心肌Ⅲ-C蛋白表达增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升高等心肌胶原代谢紊乱表现,进而心肌胶原网络结构受到破坏,胶原代谢增强并过度沉积,形成心肌纤维化。3.糖尿病大鼠血清PⅢNP水平的升高与心肌胶原含量和Ⅲ-C蛋白表达的增加相一致,提示血清PⅢNP可以用于预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作为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无创检测指标之一。4.糖尿病大鼠在病程早期即开始有心肌MMP-2mRNA和蛋白表达、活性的明显降低,TI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强,并且相关分析显示心肌CVF、Ⅲ-C与MMP-2和TIMP-2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心肌MMP-2/TIMP-2比例下降导致胶原降解减少,出现胶原沉积,进而造成心肌间质重塑。5.血清MMP-2和TIMP-2水平与心肌CVF、Ⅲ-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血清MMP-2和TIMP-2均可作为心肌胶原合成或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指标,有助于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发现。6.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干预不仅可使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病变减轻,还可使血清PⅢNP水平、心肌间质胶原含量以及Ⅲ-C蛋白表达下降,减少间质胶原的聚积,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提示ACEI类药物可同时干预心肌实质和间质重塑。7.应用ACEI类药物干预可使糖尿病大鼠心肌MMP-2表达上调和TIMP-2表达下调,改善MMP-2/TIMP-2系统的失衡,促进心肌胶原的降解,减轻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延缓心肌间质重塑的进展。创新和意义:1.本研究应用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组大鼠模型,从多角度、多水平观察其心肌胶原代谢变化及其与MMP-2/TIMP-2系统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MMPs/TIMPs在糖尿病心肌间质重塑过程中的作用,为以MMPs为治疗靶点的新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2.首次在同一动物个体内发现血清PⅢNP、MMP-2、TIMP-2与心肌胶原含量密切相关,提出上述指标可用于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作为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无创检测指标,有助于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发现。3.本研究应用苯那普利干预治疗,观察其对于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以及与MMPs/TIMPs系统表达的影响,证实ACEI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MMP-2/TIMP-2系统的失衡,促进间质胶原降解,达到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心肌间质重塑的目的,为临床应用ACEI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新的论点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发展妇女教育促进男女平等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造成妇女教育的基础异常薄弱,新中国建立时,妇女文盲比例高达90%。几十年来,党和政府推行男女平等的政策,妇女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
对CMOS电路中的ESD损伤进行了研究,建立了ESD灵敏度分类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了“电阻、二极管、电弧隙”输入保护网络各参数对ESD灵敏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NPN防ESD结构,得到了ESD失效阈值电压达2000V以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45例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20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组),25
详细介绍了冰晶石生产工艺种类,重点介绍了目前中国冰晶石4种生产工艺,包括纯碱-氟铝酸法、黏土-盐卤法、氢氟酸-铝酸钠法、氟硅酸钠-铝酸钠法,主要介绍了各工艺的生产原理、
前些时日,在“前瞻2006:影响中国的100位营销首脑”主题活动中,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成功入选。评论认为,陈东升率领的泰康人寿在品牌建设方面大打“中产”牌和“家庭”
根据汽油加氢装置扩能改造的要求,采用PRO/Ⅱ软件对脱C5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原塔体及其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选用导向浮阀塔板即可满足技术要求,达到改造的目的。运行结果表
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在新形势下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教育。更加地解决他们因知识老化而不适应、不胜任专业工作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结构越来越高的要求,先后出现了各种大规模和复杂形式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具有受力性能良好、建筑优美和跨越能力
【正】 目前,经济学界很多同志认为,由于我国各部门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因此造成了国营、集体、个体经济并存的局面。国营经济与高水平的生产力相适应,集体经济与中等水平
预涂式颗粒过滤器目前在国内较少的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在乙二醇回收装置中,由于乙二醇对颗粒过滤器的处理量及处理后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套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处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