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收集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区植物参数、动物参数、饲料参数以及土壤和气象数据。校正了饲喂平衡模型和家畜生产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的参数,使模型更适合于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管理模式,并在模型中添加了暖棚饲喂模块。实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模拟了不同管理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家畜及效益的影响,如冬春季补饲,冬季暖棚饲喂,改变产羔时间等放牧管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放牧加冬春季节补饲,进行合理的饲料搭配即冬春季补饲干草+草谷子+玉米颗粒+颗粒饲料,冬春补饲家畜的代谢能量与维持所需代谢能量的平衡状况远远优于全年放养,母羊冬季死亡率降低;冬季运用暖棚饲喂,暖棚内的条件更加适合家畜生存,此时家畜损失能量较少,出售时断奶羔羊的体重均比全年放牧的高,整体家庭净收入状况均好于全年放牧。载畜率越高,二者差别越大。四月产羔,母畜在冬季所需能量降低,产羔期间实际所得能量与维持所需能量之间的空缺减小。载畜率较低时(0.3-0.4只羊单位/公顷·年),不同产羔时间之间的差别不大。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四月产羔效益更明显。利用调查的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二者拟合程度较高。家庭牧场的优化管理决策模拟结果表明:荒漠草原载畜率为1.075只羊单位/公顷·年,冬季(12月—翌年2月)暖棚中等补饲质量补饲(10月—翌年5月)是经济可行的。改变牧场经营管理方式后,家庭牧场净收入可在载畜率较低时(1.075只羊单位/公顷·年)达到极值,且高于全年放牧所得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