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现代幸福感研究源自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与测量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研究显示出深入化、系统化与应用化的发展态势.现代幸福感研究基于快乐论与实现论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显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与技术体系,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主观体验,而心理幸福感则把幸福感理解为人的潜能实现,从人的发展角度诠释幸福.两种研究线路体现出主观与客观的冲突,快乐与实现分歧,感性与理性的对峙.在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幸福感是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主观与客观统一,因此,整合不同理论模型与测评技术具有理论建设与应用拓展双重价值.鉴于目前尚缺乏融合幸福感多元化理论,整合不同概念模型以及比较分析不同测量技术的研究,因此,该研究致力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概念模型与测评指标整合,在整合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多方位、多测度、多功能《综合幸福问卷》(MHQ),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9个维度,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MHQ结构以及信度、效度,达到心理测量标准.最后,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积极品质的新型科学,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促进幸福感研究的应用.
其他文献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一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教育环境的巨大改变,儿童在这一时期的适应情况关系着个体未来的学业成绩和职业生涯,关系着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