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在体外循环(CPB)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磷脂酰基醇3-激酶(PI3K)的表达,了解心肌细胞是否通过PI3K来诱导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转运,进一步探讨体外循环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受体后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24条,随机分为四组,组Ⅰ(n=6)主动脉阻断30min;组Ⅱ(n=6)主动脉阻断120分钟;组Ⅲ(n=6)主动脉阻断30min+胰岛素(PI3K激活剂);组Ⅳ(n=6)主动脉阻断30min+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分别于CPB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15min、45min、75min时同时采集动脉、冠状静脉窦血标本与心肌组织标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标本葡萄糖、胰岛素,比较相应时间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变化。用PCR技术测定PI3K表达;在相应时点取到的左心室心肌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包膜及胞浆Glut-4的变化。结果:1.心肌葡萄糖代谢: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葡萄糖较转流前不同程度明显增高,于再灌注15min达峰值(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再灌注后血浆葡萄糖增高明显(P<0.05);组Ⅳ血浆葡萄糖增高程度更重、持续更久(P<0.01)。2.胰岛素抵抗指数:四组体外循环期间IRI均明显上升,在缺血再灌注后15min达到峰值,并且75min仍持续较高水平,与转流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Ⅳ更重、恢复更慢、持续更久(P<0.05);3.心功能情况:心肌缺血再灌注后15min各组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均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明显升高(P<0.01),此后逐渐恢复。与组Ⅰ比较,组Ⅱ再灌注后变化明显,恢复减慢。与组Ⅲ比较,组ⅣLVSP及±dp/dtmax下降更明显,LVEDP升高更显著(P<0.01)。4.心肌细胞Glut-4外膜百分比:与转流前比较,于再灌注15min,组Ⅰ~Ⅲ外膜百分比值下降达低谷(P<0.01),于再灌注75min有不同程度缓慢上升;而组ⅣGlut4外膜百分比值持续减低,于再灌注75min达低谷(P<0.01),与组Ⅰ比较,再灌注后组Ⅱ外膜百分比值下降明显,持续时间长(P<0.05)。与组Ⅲ相比较,组Ⅳ再灌注后外膜百分比值下降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P<O.01)。5.PI3K表达变化: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PI3K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与组Ⅰ比较,组ⅣPI3K表达下降明显(P<0.01),而组Ⅲ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CPB缺血再灌注后,PI3K作为主要的信号传导因子,刺激心肌细胞Glut-4从胞浆内转运至包膜上,完成对葡萄糖的摄取,即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心肌细胞Glut-4的转运主要通过PI3K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