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过程中,在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我国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升,物质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乡村的村容村貌和环境状况正悄然发生着巨变。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和政府的重视,制度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非物质文化的惰性使然,相应的新的乡风民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却并没有能够及时的建立起来;物质文化与适应文化变迁速度的时差引起文化的失调,产生文化堕距现象。文化失调长期存在就会导致社会冲突,进而引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与经济“硬实力”相协调、相促进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本文开篇概述了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概念、理论和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意义;介绍了昆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从物质文化与适应文化的失调、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失调两个层面,梳理了昆明市L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堕距现象。紧接着,分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文化堕距的基本原因。最后,针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呈现出的文化堕距现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在物质层面上,发挥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拉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应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推动村庄的长远规划和布局;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保障其合理的权益不受侵犯。在精神层面上,推进乡村教育改革,树立生态发展意识,构建新型乡村人际信任关系,满足乡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举措来促进乡村文化调适,消减文化堕距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将有助于打造具有“乡愁”的外“美”内“秀”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