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中英两国的文学研究中都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的古典诗歌更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中英两国的学者对它们所进行的语言学范围内的传统研究大都从语音、语义、语法、修辞以及文化这五个方面来探讨的,从这五个层面来分析诗歌文本固然可行,可稍不注意也有可能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沼。因为塑造任何一部完整的诗歌作品从构思到成文对于诗歌创作者而言都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而且从传送到被解读的阶段更会发生诸多变数。作家的个人经历、读者的解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诸多方面都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对整个过程产生影响。因此,仅仅按照上述的五种关系来做诗歌分析有可能显得片面,缺乏准确性。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恰当的立论角度,然后将所有相关的因素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这个需求将我们指引到了影响世界范围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而且这三大元功能在成人的语言中是同时存在的,因为说话者总是在通过连贯的话语(语篇功能)和别人交际(人际功能)的同时,反映周围的客观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概念功能)。故而,本文将从这三大元功能出发,同时结合诗歌体裁本身的特点来解读英汉古典诗歌的不同语言本体,并最终总结了中英语篇的概括性特点以及中英诗歌语篇在这三大元功能上所展现的共性与个性。具体概括如下:第一,英语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其词汇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以多带少,不见冗余。从英语词汇的语义上看,各种结构的功能词、语法词和逻辑词便是该种语言明确精密、词丰义微的具体表现。由词汇而构成的英语的语篇因而更具有理性,具备科学型语言的特质;相对来看,汉语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其词汇具有浓缩型的特点,即以少替多,但不短缺。汉语词语的词尾并不会随着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而有明显的改变,以汉语词汇而构成的语篇则因少用逻辑连接成分而更趋向短小,故而更为紧凑和连贯。同时汉语的语篇更具模糊性,更含蓄,更看重“互参性”,句子内部各部分间的内聚性与互参性将整个语篇完整地聚合起来,松而不散,活而不乱,因此具备艺术型语言的特质。第二,英汉古典诗歌在概念功能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总的来说大同小异。说“大同”是因为二者均使用了若干个不同的过程来体现诗歌创作者在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中的所见所闻;说“小异”则体现在下面这几点:首先,英语古典诗歌的小句更强调语义成分的完整性,很多过程即便没有出现动作者,我们也会在文本中发现“it”的存在,以此补足其空缺的部分;而相比之下,汉语古典诗歌的语义成分会更加自由和灵活一些,比如物质过程的动作者以及关系过程的过程动词经常被省略。其次,英语古典诗歌倾向于用多样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一样的经验,如心理过程的双向性,而汉语古典诗歌的心理过程的双向过程较少,更多可能会采用单向的过程来表达。第三,从人际功能的第一个范畴——情态语气功能上来看。英汉古典诗歌所展现的特点在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诗歌从语义内容上看都能在各自的范围内表达说话者的情态意义,英语的情态动词和汉语的能愿动词都推动着话语向前发展,但前者在句法功能上属于助动词的范畴,后者则无所谓辅助其他实义动词。从人际功能第二个范畴——美学功能上来看,以音部为节奏单位的英语诗歌和以顿为韵律特点的汉语诗歌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各自在语音上的美,同时,二者也以语法结构的各种变化展现了各自语言句法结构的独特魅力。第四,从语篇功能的三个组成部分(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衔接)来看,英汉古典诗歌都各自具有特别之处。在主位结构上,二者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二者都存在主位省略和标记主位的情况。它们的个性在于:其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主位推进模式更多使用平行式,明显比英语古典诗歌所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要简单。其二,中国古典诗歌的主位省略情况多于英语古典诗歌;但英语诗歌中的标记主位和句项主位的情况又比汉语诗歌更频繁。从信息结构方面来看,英汉古典诗歌语篇在信息结构上具有一致性。从衔接上看,首先,英语偏向显性照应,汉语诗歌基本以零形人称照应为主;英语诗歌的比较照应主要依靠形容词或者副词的比较级形式来实现,汉语诗歌的比较照应大都使用特定的句式来实现。其次,中国古典诗歌较少指称衔接,而英语古典诗歌会使用较多的指称词语。第三,汉语古典诗歌更偏重于隐性连接,因此很少用到连接词,英语古典诗歌更多使用显性的连接词语。最后,在词汇衔接上,英文古典诗歌形式更加自由,所用的重述比搭配要多,汉语古代诗词作品较少使用重复,同时也尽可能地省略一些虚词。总的来说,概念、人际与语篇这三大语言元功能都是语义概念,在古典诗歌中通过具体的诗歌语义系统而得到体现:即及物系统体现了概念功能、语气和情态系统体现了人际功能、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以及衔接体现了语篇功能。上述这些功能体现方式彼此之间是不重叠和不干扰的关系,而且这三大功能在诗歌语言中是同时存在的,因为诗人总是在通过连贯的话语(语篇功能)和读者交流(人际功能)的同时,反映着客观世界和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概念功能)。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所提出的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结合诗歌体裁本身的特点对中英古典诗歌语篇及其翻译做了比较有针对性的分析,发现两种语言的诗歌在这三大功能上不乏共性,但更多的是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