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悬浮隧道概念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中悬浮隧道的研究历史虽然很短,但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究其原因在于这种结构形式的新颖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作者有幸参与了国内第一个水中悬浮隧道科研项目,并以此为背景撰写了冠名为"水中悬浮隧道概念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的该文,希望所做工作能为中国浮隧道工程的探索性研究略尽绵薄之力.为了很好地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同时又能使浮隧道结构的知识得到普及,作者在论文切入点上思考了许久,几经迂回,后决定点面结合,分两个层次予以展开.面上的研究涵盖了对浮隧道的认知、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荷载研究、主要结构研究和安全性研究,目的是较为完整和系统地描述浮隧道结构体系,搭建浮隧道的总体框架.对于像浮隧道这种现有资料相对零碎的结构物,作者认为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点上的研究集中在浮隧道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上,包括浮隧道的波流联合作用理论研究、设计中的波浪作用力研究、水致振动和振动控制研究.论文分别研究了属于永久荷载、功能荷载、变形荷载、环境荷载和偶然荷载的28种荷载,对部分荷载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荷载部分还涉及到施工流程、施工工况和荷载组合的研究.浮隧道主要结构的研究包括锚索结构、基础、管体结构、接头等,分析的重点在于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但对基础的抗拔计算和接头主要构件的计算也进行了研究;浮隧道结构安全性的研究包括了防水问题、通风问题、照明问题和消防问题,对浮隧道的防水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原则,并分别研究了"防"和"排"的措施.在研究通风和照明的必要性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相似工程规范,总结了适合浮隧道的通风和照明设计的计算方法.在分析浮隧道火灾特点的基础上,对消防问题提出了"防"与"控"的措施.浮隧道的水致振动的研究,是基于类比相近工程研究成果,提出了浮隧道的可能振动形式,并对各种振动形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水致振动中的涡激振动的理论的研究;基于离散涡的方法对钝形断面的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风洞研究;对柔性锚索和刚性锚索,分别推求了锁定流速计算公式,并根据公式计算了锁定流速范围;基于尾流振荡模型计算了锚索的涡激振幅;基于材料和荷载的非线性研究了锚索涡激振动的非线性.浮隧道的振动控制部分集中分析和探讨了研究了被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和混合控制方法.对被动控制方法的减振索控制方法的机理及效果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减振索方法效果是理想的.
其他文献
目前,弹塑性分析已经成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QR法与Pushover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Pushove
门式刚架结构是目前轻型钢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对于大部分门式刚架结构,其柱子和梁通常设计成变截面以适应弯矩的变化,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实腹式
工程结构在复杂的服役环境中,不断的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以及各种灾害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必然导致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损伤的诊断以及正确评价、修复对减少生命财
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道路工程,首先要考虑由于冻土融化产生的路基沉降问题,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伴随着寒区道路工程的修建,线性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动和冻融循环过程
索膜结构体育场挑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结构的挑篷结构形式,由于其独特新颖、优美丰富的造型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打破了以往“先建筑,后结构”的设计过程,结构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塔架为主体结构的塔桅结构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讯、输电、气象、微波等领域,高耸结构不断出现,并向着高强轻质的方向发展,结构的刚度和阻尼
学位
结构的动态位移信息是进行结构试验和分析中极其有价值的原始数据,也是结构检测的难点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对于动态观测对象,难以寻找固定的参考点,各种传统的位移监测方法
梁柱连接节点在钢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中起重要作用,其抗震性能设计是钢框架结构设计的关键。通过研究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钢框架节点的破坏形式发现,很多钢结构节点在地
随着我国已建和在建拱桥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拱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拱桥的极限承载力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计算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首次从稳定的角度出发,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种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初步的评估。  本文归纳了结构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