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精囊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究慢性精囊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指导慢性精囊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2013年4月至2018年5月男科诊治的慢性精囊腺炎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统计作为主诉的症状,对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经直肠超声下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单纯精囊腺炎患者、合并前列腺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腺体大小的差异;并对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终选取精囊腺炎患者202例,年龄18~64(30.62±5.43)岁,病程分布3月~9年,其中单纯精囊腺炎患者75例(37.13%),合并前列腺炎患者127例(63.87%)。所有患者就诊原因多为局部疼痛(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腹股沟疼痛、会阴部疼痛、阴囊疼痛、睾丸疼痛、阴茎疼痛、龟头疼痛)、精液异常(弱精、血精、少精、精液液化不良)、下尿路症状(尿频)及其他(频繁遗精、阴囊潮湿、射精无力)等,且同时有多种症状伴随发生;其中单纯精囊腺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血精、精液液化不良及频繁遗精,局部疼痛主要为腹股沟疼痛、睾丸疼痛;而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会阴部疼痛不适、血精及睾丸疼痛不适。两组患者年龄之间(P=0.092)无统计学差异,经直肠超声下腺体大小比较,前列腺大小(前后径P=0.008、左右径P=0.007、上下径P=0.010)和精囊腺(左侧长径P=0.023、横径P=0.003;右侧长径P<0.001、横径P=0.00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前列腺炎患者超声图像上腺体扩张更为明显;进行精囊液细菌培养的38例患者均为阴性结果;64例患者进行前列腺液的核酸检测,仅3例合并前列腺炎患者(4.69%)呈现阳性结果(2例解脲支原体阳性,1例沙眼衣原体阳性);134例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疗程为3~6月,平均治疗时间4.7月,治疗1月后,12例(8.96%)病程较短的患者症状好转,治疗3月后,73例(54.48%)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治疗6月后109例(81.34%)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治疗过程中有31例(23.13%)患者症状再发,患者后期便秘、口唇干燥、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68例患者采用精囊镜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3.6±0.5)天,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0.56±8.27)分钟,后期联合药物应用,1个月后有46例(67.64%)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好转或消失,3月后有58例(85.29%)患者症状消失;6月后有62例(91.17%)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精囊镜手术治疗临床症状好转患者人数前期优于药物保守治疗(治疗1月时、治疗3月时均P<0.001),后期(治疗6月时)二者症状好转患者人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7)。结论慢性精囊腺炎临床症状为精液异常、局部疼痛、下尿路刺激与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血精和会阴部疼痛是慢性精囊腺炎的主要症状;慢性精囊腺炎合并前列腺炎发生率较高,而合并前列腺炎时临床症状多倾向于局部疼痛不适,但单纯性精囊腺炎患者疼痛好发于腹股沟部位,后者以会阴部常见;经直肠超声下不同类型患者的精囊腺和前列腺大小存在差别,合并前列腺炎患者腺体扩张更为明显;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精囊腺炎的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相对单纯抗生素药物治疗,精囊镜手术耗时短、并发症少、效果稳定,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