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及其配伍调控AngII、AQPs抗DC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k213071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葛根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1.实验一:选取8周清洁级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空白组,大鼠模型组主要采取以单日空食,双日高脂高糖饲料,饥饱失衡的喂养方法进行8周饲养,并在高脂高糖饲养的第四周,进行50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无菌注射大鼠腹腔部,建造DCM大鼠模型。在建模成功后检测大鼠体重和血糖,并对大鼠的正常状态进行观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肌钙蛋白,同时通过心肌组织细胞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变化。
  2.实验二:将实验一中8只空白组大鼠继续为实验二所使用,并把建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葛芪参蒌组、模型组、葛根组、葛参组、达美康组、葛芪组、葛蒌组各8只,分别使用药物或生理盐水来进行各组大鼠灌胃处理,且在九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甘油三酯(TG)、血糖、总胆固醇(TC),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AngI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AQP3。
  结果:1.使用单日空食、双日高脂高糖饲料进行交错喂养,合并腹腔部注射STZ的SD大鼠同大鼠空白组相较,cTn、TG、TC及血糖值均升高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模型组同空白组相较体重降低显著(P<0.01),模型组大鼠背皮部出现瘀青斑点,尾巴颜色加重呈瘀斑色,体重持续下降,且有眯眼、扎推蜷缩、弓背情况出现,出现进食、饮水明显增加,粪质粘滞较重,同时大部分心肌组织被纤维化所取代,心肌胶原纤维出现增生现象,纤维组织呈网状结构将肌束分隔进行包绕。
  2.药物进行干预后,各药物组同模型组相较,SD大鼠血糖值均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且葛芪参蒌组、葛芪组血糖浓度值同其它中药组相较,明显较低,存在差异(P<0.05)。
  3.药物进行干预后,各药物组同模型组相较,TC、TG值显著减少,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01),且葛芪参蒌组作用要胜于其它各组。
  4.药物进行干预后,各药物组对大鼠心肌AQP1、AQP3均有调控作用,但对于升高AQP1平均密度值,以葛参组疗效最好,而升高AQP3平均密度值,则以葛蒌组疗效最好。
  5.药物进行干预后,各药物组同模型组大鼠心肌AngII值相较,均有所下降,存在差异(P<0.001),但以葛芪参蒌组疗效最好。
  结论:1.采用单日空食、双日高脂高糖饲料交错的方式进行喂养,且合并腹腔部注射STZ,可使DCM大鼠造模取得较大的成功率。
  2.痰浊血瘀是导致DCM心肌纤维化的关键病因。
  3.AngII、AQP1和AQP3可能是DCM心肌纤维化的关键指标。
  4.葛根及其配伍可以降低DCM大鼠血糖、血脂,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扩张血管,祛痰除瘀的作用有关。
  5.葛根及其配伍可能通过活血行水、布散津液、消除痰湿的作用来升高DCM大鼠AQP1、AQP3的平均光密度值,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纤维化的目的。
  6.葛根及其配伍可能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降低DCM大鼠AngII值,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纤维化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方及其拆方滋阴温阳方、解毒通络方含药血清对不同时间点高糖培养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从线粒体自噬稳态失衡-凋亡角度探讨通络益肾方及其拆方解毒通络方、滋阴温阳方治疗DN的可能机制。  方法:足细胞按正常条件培养至一定密度,随机分为:正常组(NG)、高糖组(HG)、通络益肾方组(TLYS)、解毒通络方组(JDTL)、滋阴温阳方组(ZYWY)、甘露醇高渗组(MG)。按各组培养条件分别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金果胃康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大鼠胃黏膜干预的作用机制。  方法:(1)造模:采用MNNG结合浓盐水灌胃及饥饱失常等综合造模方法复制PLGC模型。(2)分组与干预:选用90只4-5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78只。空白组正常饲喂,造模大鼠每天自由饮用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防风通圣散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血清指标及肝脏中PCSK9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对高脂血症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取健康SD大鼠50只,雄性,体质量150~180g,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简称西药组)、防风通圣散组(简称中药组)、防风通圣散加阿托伐他汀组(简称结合组)。
学位
目的:基于中西医循环理论的发展史,从哲学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比较两种理论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两种理论形成过程与基本内容的异同,促进对中医气血循环理论本质的正确认识,为中西医理论的比较研究、融通途径,乃至临床实践等方面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研究法,以《马王堆古医书考释》《素问》《灵枢经》及《医学史》《心血运动论》等相关医学专著为主体;结合发生学研究法,把中西医循环理论回置于其得以发生
目的:对1990年至2019年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治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存异求同,探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规律,以期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确立规范的中医诊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及文献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从文献地区来源、中医证型种类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宋金元时期有关阿尔茨海默病诊治的组方及文献记载,挖掘宋金元时期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证候、常用药物的认识,补充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沿革,勾勒出其治法的演变规律。在收集整理宋金元时期医家辨治阿尔茨海默病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证治理论,揭示古代医家治疗该病的用药特点,完成对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方-药系统的整理和对其用药特点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
目的:  本实验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根据体质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肾-唾相关理论,基于“恐伤肾”,建立大鼠肾虚体质动物模型,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建立肾虚证候大鼠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肾虚体质、肾虚证大鼠一般情况,肾脏形态与组织的HE染色变化;从蛋白角度探讨唾液中胱抑素C、β2-MG含量改变,以及补肾中药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肾脏功能的干预作用,为临床开展体质的无创伤辨识技术与肾虚性疾病的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肾虚模型和补肾中药治疗后各组大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及VIP-cAMP-PKA信号通路的变化,探索肾与唾相关的内在分子机制及补肾药的干预作用,为“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临床开展相关疾病唾液微观辨证和无创伤诊疗技术及其防治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分别采用灌胃甲状腺片(45mg/100g )和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100g)的方法制备肾阴虚和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此基
学位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神经病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功能行为学等多个层面,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个方面,从整体上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行为、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脑组织内TNF-α、IL-1β及TLR4等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而探讨仙鹤草水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方法:在体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仙鹤草组、仙鹤草水提取物组及尼莫地平组五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模型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从肠神经系统角度探讨硝菔通结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1.随机将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运用大黄粉混悬液递增剂量三轮循环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复制,造模结束后根据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判断造模是否成功。  2.造